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比亞迪:新能源超車進行時

  • 發佈時間:2015-08-20 14: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王傳福看來,比亞迪車型能否跳到15萬元以上的級別、與合資公司直接過招,是比銷量目標更難的挑戰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李在磊/深圳報道

  自1956年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載貨汽車在長春一汽下線,60年來中國工業的“終極夢想”之一,恐怕就是走出國門。

  海外並購、海外建廠……歷經一系列重大佈局之後,商務部《2014汽車産業投資促進報告》卻顯示,當前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率和出口占産量比率都呈現下降趨勢。

  據海關統計,2015年前5月,中國汽車出口同比下降9.1%。

  汽車出口疲軟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表像之一。中國汽車出口主要市場為新興和資源依賴型國家,受國際油價、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當地經濟走弱,貨幣貶值,需求下降。

  事實上2013年後,受新興市場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出口已經開始放緩。

  大勢之下,對於頗有些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比亞迪汽車來説,卻是冰火兩重天。有人曾貼切地描述:“比亞迪傳統燃油車過去三年的銷量是一個完整的拋物線,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則是一條陡峭的上升曲線。”

  不過最終的結果是,2014年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産品業務同比上升3.03%。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增長約6倍,銷量增長9倍。

  數字的另一面,是比亞迪K9純電動大巴進入全球5大洲市場。2015年初,K9又在日本京都地區運作。國産車遠渡重洋,于把汽車工業引為驕傲的日本本土分一杯羹,實為破天荒的第一次——雖然並不面對一般用戶,但在汽車論壇中它已被稱為“神車”。

  預計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營收佔比最高可能達到50%,取代傳統汽車業務。

  有人於是提出疑問“比亞迪應該拋棄傳統汽車業務嗎?”

  這個問題不僅提給比亞迪、提給中國汽車産業,其策略與路徑恐怕也可以讓其他行業的“中國製造”思考。

  自主品牌的好日子

  “我們的新能源車賣得挺好,以後也會越來越好。”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侯雁對《瞭望東方週刊》説,新能源汽車處在一個“風口”上,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爆發。

  不過“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比亞迪強調將汽車業務重點逐步轉向新能源汽車,其間比亞迪也經歷了公司變革的‘陣痛’。從現在的市場形勢來看,這一戰略思路轉變的正確性已經驗證。”他表示。

  2003 年,比亞迪以2.7億元收購陜西的秦川汽車77%股權,成為繼吉利之後第二家進軍汽車製造領域的民營企業。此前自1995年到2002年的7年時間裏,比亞迪從一個20多人的小廠,發展成為銷售額超過22億元的國際性電池企業。

  比亞迪汽車最早就包括三個業務板塊:燃油汽車、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作為那個時代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代表,比亞迪汽車採取了頗受微詞的“逆向研發”模式:購買各個品牌的全新車型進行拆解學習,從賓士、寶馬、雷克薩斯到豐田、本田。

  2005年,標誌性的比亞迪F3誕生,它與一款豐田轎車外形相似,價格幾乎僅為後者的一半,低於8萬元,甚至在幾年後降到5萬元區間。

  除了節約研發費用,比亞迪汽車在成本控制上還別具匠心:比如自己生産除輪胎、玻璃和少數標準件外的所有零部件,而不是如行業傳統一樣外包。除了掌握零部件核心的技術,更是節約大量成本。

  總之,雖然路徑不同,但當時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第一戰略就是如何降低成本。比亞迪汽車無疑是成功者。

  2007年F6上市時,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稱:“比亞迪要在2015年成為全國第一汽車企業,在2025年成為全世界第一!”

  此前一年F3銷售63153輛,成為自主品牌汽車增長冠軍。2007年1月和3月,F3月銷連續突破1萬輛。

  比亞迪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更貴的汽車”——比如售價20萬元的敞篷跑車S8,很像50萬元上下的賓士CLK,但無人問津。

  自主品牌汽車的低價好日子在2013年走到了頭:一邊是合資品牌普遍價格下調,另一邊則是消費者品牌要求提升以及購買力加強。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與市場份額連續下降的時長,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比亞迪的傳統汽車業務未能倖免。

  後來王傳福總結:“第一是渠道發展過多,擴張過快,太關注渠道的數量,忽略了渠道的品質。第二是我們的品牌宣傳做得很欠缺。2003年開始做汽車,我們稀裏糊塗就成功了,但沒有理解品牌的內涵。第三就是在品質方面沒有做好。”

  這顯然不僅適用於比亞迪。

  15萬元門檻

  2008年底,售價不到15萬元的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正式上市。它的最大特色是世界首創、可以直接使用家用220V電源充電,可以應對一般中國車主缺少固定車位安裝私人充電樁的現實。

  不過F3DM的價格顯然還無法讓人接受。王傳福則在比亞迪傳統汽車業務步入高峰時發現:“與銷量的快速增長相比,比亞迪的品牌成長速度不夠。”他的説法是,比亞迪車型能否跳到15萬元以上級別,與合資公司直接過招,是比銷量目標更難的挑戰。

  打造品牌並不是中國企業的長項。王傳福曾説,“比亞迪在做汽車之前是B2B。只要和諾基亞搞好關係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那麼多。我們習慣於這種打法。”

  一個例子是,比亞迪曾推出了相對高端的MPV車型M6,希望進軍利潤和市場空間都更大的中高級乘用車市場。其後的2011年,比亞迪又推出中高級轎車G6。但進軍高端的嘗試均未取得明顯效果。

  “除了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工業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王傳福的這種判斷雖然受到質疑,但仍奮力推進。

  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與國際電動車競爭對手相比,比亞迪更看重大巴和計程車業務。為了佔領這一市場,K9等車型在設計時就強調了續航能力。

  在贏得洛杉磯長灘公交項目後,比亞迪美國副總裁Micheal Austin稱,“競爭對手的電池較小,需要中途充電,而K9隻需要夜間4?5小時的充電”。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李柯則表示,“K9在未來3到5年內都沒有競爭對手”。

  比亞迪公關部經理易澤民對本刊記者介紹説,公交車的路線相對固定,而且單程距離較短,只需要在“兩點一線”的終點配置充電樁即可。計程車的行車路線雖然比較隨機,但活動範圍一般不超出市區,在城市主幹道修建足夠充電樁,亦可以滿足其需求。

  然而,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純電動大巴面臨更為苛刻的安全要求。事實上,相當多的國內城市公交系統均因電動汽車的電池安全問題望而卻步。

  K9大巴進軍海外,為其轉回國內市場提供了背書。

  它的海外之旅第一站即是歐洲,那裏也有幾乎全球最嚴格的審核。王傳福曾解釋説,為了選擇更為安全的電池發展路線,比亞迪只能犧牲電池容量。早期的K9在車廂內有寬大的電池箱,甚至使乘客感到壓抑甚至暈車。這個問題到後期終於得到解決,移至地板下,提高了乘坐舒適性。

  與低價“中國製造”不同,據透露,在剔除研發等成本後,一輛K9在國內的利潤可能高達100萬元人民幣,進入國外市場則是200萬元左右。

  電動車的背後

  比亞迪最早由生産電池起家,電池技術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只是在現有技術框架下, “達到指數級別的增長很困難。”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張吉天告訴本刊記者,要實現翻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只能寄希望於下一次能源革命。

  汽車是新能源産業鏈上的一環,而不是全部。

  增發加碼新能源,比亞迪近年的戰略意圖愈來愈清晰:電動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電站與光伏産業,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級的産業格局。

  “將來技術達到了,可以實現無線充電,終極目標還是全部推純電動車。”侯雁説。

  彼時需要的電力,在比亞迪的設想中來自太陽。

  “光伏泡沫過後,倒了一批企業,我們意外地擠進了全國前十。”易澤民説,投資新能源風險很高,比亞迪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基本依靠IT産業鏈反哺汽車産業鏈,汽車産業鏈再反哺太陽能産業鏈,“環境最差的時候,老闆説一個月要虧掉一個億。”

  王傳福堅信,太陽能發電不久會低於煤炭發電的價格。然而,太陽能也面臨存儲電能等技術難題。順蔓摸瓜,比亞迪儲能電站便應運而生。

  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先後中標中國南方電網的蓄電池、能量轉換系統採購項目,張北儲能項目,雪鐵龍公司的集裝箱式儲能單元項目,中廣核核電站高容量電池儲能項目等。

  在2015年夏推出新能源汽車“唐”的同時,比亞迪也發佈了首創的“移動充電站”——就像大規模充電寶,滿足日常生活用電以及戶外作業用電。

  至於吳創之焦慮的儲能電站商業模式問題,易澤民並不擔心。“電發出來,能賣出去,有利可圖,肯定會有人去做這件事情。”

比亞迪(002594)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