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到府,懶人真的有口福?
- 發佈時間:2015-08-20 03:34:32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任翀
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家政、美容、按摩、洗滌等各種服務,這是如今正在興起的O2O到府服務。今年上半年,到府服務類的O2O公司獲得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3億美元。
消費者的需要、資本市場的追捧,使得O2O到府服務呈現細化發展,僅在到府做飯領域,就涌現了“愛大廚”、“好廚師”、“燒飯飯”等多個品牌。這些品牌的服務方式基本一致:消費者通過移動客戶端選擇用餐人數、時間、地點、菜肴的數量和菜係,由品牌旗下的廚師到府烹飪。收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包含原材料費用的家宴,根據菜肴數量和品種,價格從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另一種為單純的到府服務費,根據菜肴數量,從幾十元至百餘元。不過,只收取到府服務費的服務需要消費者自行準備菜肴原材料; 如果消費者不方便準備,廚師也能免費代購,再與消費者根據購物憑證結算。
對於不會做菜或不願做菜的人來説,這項服務聽來挺有吸引力,但實踐下來又是如何呢?日前,記者親身體驗,請某平臺廚師到府烹調8道家常菜。除了一道蔥炒蛤蜊請廚師採購原料外,其餘原料自備,服務費為129元,用餐時間定在晚上6時。
當天下午4時許,廚師到府,主動出示了自己的從業資格證和健康證。在烹飪過程中,該廚師穿戴了統一的工作服,使用的是記者家中的烹飪工具和食具。整個烹飪過程在6時前完成,離開時廚師收取了30元蛤蜊採購費,並帶走了烹飪産生的各種雜物。就菜肴本身看,色香味整體尚可,確實是地道的家常菜。
不過,在食品安全專家眼裏,即便到府廚師兩證齊全,仍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原來,大部分廚師到府服務平臺是按照家政服務公司的要求培訓和運作的,但餐飲服務的要求遠比家政服務高。例如,國家食藥監總局對食品原料處理、加工、貯存等環境有嚴格規定,操作過程也涉及消毒、更衣、洗手、採光、照明、通風、冷凍冷藏、防蠅、防蟲等諸多流程或設施。但廚師在到府服務時,使用的是消費者提供的空間、工具,如果這些空間或工具本身不乾淨而産生食品安全風險,那麼不僅食用菜肴的消費者可能遭殃,而且在後續處理時也容易陷入消費者、廚師和平臺都不願承擔責任的困境。
廚師為消費者採購菜肴原材料,也有安全風險。儘管大部分廚師都選擇超市賣場等正規渠道採購,但原材料本身品質具有不可控性,存儲要求也不相同。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又變成消費者、廚師、銷售渠道之間的糾紛。
此外,廚師到府平臺的運作方式也需完善。目前,各O2O平臺與廚師的關係主要有兩種,一是平臺與廚師相對獨立,平臺負責導入客流,不提供廚師工資,廚師收入完全來自消費者支付的服務費;二是平臺雇傭廚師,前者支付後者固定工資,再根據廚師服務量支付到府費。為記者提供服務的廚師就是由平臺雇傭的。他表示,到府一次個人獲得的服務費在二三十元左右,加上固定工資,總體月收入與之前在飯店打工相差不大。
可業內人士指出,兩種運作方式都存在管理短板。對前者而言,平臺主要靠廚師支付的服務費提成、或平臺通過菜肴採購等方式從上下游供應商處獲得利潤。由於網羅的廚師數量越多、引入的供應商數量越多,平臺的盈利機會越大,那麼受利益驅使,平臺就很可能做出“拉到籃裏都是菜”的舉動。如果平臺缺乏對廚師及供應商的有效管理,就會産生安全隱患。
而對雇傭關係的平臺和廚師來説,廚師實際獲得的到府費遠低於消費者支付的到府費,可能導致廚師跳過平臺直接向老客戶接單,或老客戶主動要求將服務費打折與廚師私下交易。如此一來,既帶來平臺旗下廚師流動性增加的問題,也會導致消費者與廚師發生糾紛後,評判困難以及評判者缺失的問題。
廚師到府雖方便,但是如何將食品安全風險降到最低,還是一道待解難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