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賞石小鎮,點石成金

  • 發佈時間:2015-08-20 03:29:3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見習記者 呂蘇娟

  通訊員 汪俊 胡江平 饒群

  距離常山縣5公里有一小鎮,名曰青石鎮。

  青石鎮之名,因石而得,更因石而名,被譽為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第一石城。今年6月,小鎮還獲批成為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之一。

  這裡,一城山色滿城石。漫步在小鎮街頭,幾乎每個角落都留下了石頭的身影。在這裡,石頭是人們賴以生活的基礎,是經濟騰飛的基石,更是未來小鎮發展的助推器。

  聚石成市

  從青石鎮駕車沿46省道至6余公里處,視野頓然變窄,道路兩旁立滿了巍峨的巨石、嶙峋的假山和精緻的盆景,遠處山峰層巒疊嶂,近處奇石嵯峨林立,渾然天成,不由得引人駐足觀看。

  “因為石頭,我們現在一年的收入,毛利大概有100來萬,石頭已經變成寶貝了。”硯瓦山村村名汪金有未曾想過,原先在他們眼中一無是處的石頭,突然間,一個個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點石成金。

  而這施魔法的人,就是硯瓦山村的黨支部書記徐春陽。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東風拂過全國,即便是這個沒有産業、不通公路的小山村也敏銳感覺到了市場變化。

  最先抓住這一機遇的徐春陽,用一麻袋石頭敲開了市場的大門,並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創富的神話,讓無數村民開始跟上徐春陽的腳步,到府敲石,外出賣石,短短幾年,村民收入劇增,年收入超萬元的就有20多戶,其中,還有幾戶年收入甚至超10萬元。

  但粗放型的經濟模式,在收穫了短期市場紅利後,就走入了疲態。如何轉型?徐春陽思慮良多,甚至夜不能寐,直到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發現了一種吸水性極強、形似石筍的石頭,這種石頭是製作盆景的最佳材料之一。

  新的商業形態由此而生。自此,硯瓦山村家家戶戶紛紛開始盆景加工製作,從單純的賣石頭轉向了賣創意,收穫了無數訂單。

  隨著銷量的劇增,村裏還特意辦起了花石廠,並建起了浙江青石花石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多次轉型升級,目前已經變身為一個總面積27000平方米,擁有287個攤位,兼具青石、花石、盆景、園林營造等綜合功能為一體,年交易額近2億元的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青石花石市場。

  截至目前,硯瓦山村全村95%的勞力都從事花石、假山、盆景製作,年産值已達2億元以上。曾經那個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村莊已然成為歷史。

  石客滿園

  “相傳很久前,一群玉山客在西硯洞以採硯石為生,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當外地遊客參觀明朝西硯開採礦區遺址“硯瓦洞”時,熱心的村民總是會講起那已經流傳千年的《西硯神話》。

  在青石鎮,關於石頭的故事已經傳唱千年了。這裡,有《硯瓦含淚喚郎君》、《西硯洞中鑼鼓聲》等淒美的人文典故、千古傳説;這裡,有唐貞觀三年建起的欽教寺和明朝開國元勳徐恢墓,流芳百世;這裡,有湖山、紫雲洞等風景名勝,萬古長存。

  有石立景中,歲早客雲來。石文化的繁盛,為青石鎮帶來了另一個商機:慕名而來賞石遊客。“我們正在重點發展以民宿為核心,突出石文化的鄉村休閒旅遊,至今,已開辦8家‘石文化’主題農家樂,年接待遊客超6萬人次,鄉村休閒旅遊産值年增長20%以上。”産業鏈的延伸,讓徐春陽興奮不已。

  而讓宇華景觀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春財欣喜的是,他所收藏的石頭身價暴漲:一塊特色小石賣價高達1500萬,一塊象牙形石頭可以換一棟別墅……每天,二樓的“藏石閣”,都會有外來遊客自發到府參觀,與他一道品茗談石,走時順道帶上幾塊寶貝,滿載而歸。

  一大批石文化産業正在青石鎮安家落戶。硯瓦山建起了青石花石藝術長廊,和尚弄村開辦了永年工藝雕刻廠,全鎮沿線搭起了獨具特色的石文化特色旅遊經濟帶。

  為加速發展,青石鎮還特意從福建等地引進了4名石工藝雕刻專家、園林景觀石設計師等專業人才,並與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石産業實訓基地,加大石文化相關産品的研發力度。同時,還積極舉辦各類石産品製作等技能培訓,提高小鎮的石産品工藝水準。

  目前,全鎮已有20余種不同類型石工藝品,年銷售量在5萬件以上。

  石文化産業的多元化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的活力。近年來,在現有産業基礎上,青石鎮積極開拓私家花園景觀、裝飾盆景等石産業周邊市場,發展石産品運輸、加工、吊裝等延伸産業,探索發展從石材供應到園林景觀設計于一體的“一條龍”服務模式。

  僅去年一年,青石鎮就引進了2傢具有資質的園林公司,帶動宇華景觀石業有限公司、三衢賞石館等6家本土企業走上了“設計、銷售、建設、服務”一體化産銷道路,企業效益平均上浮16%。

  至今,全鎮已有觀賞石經營戶約400家,從業人員近6000人,完成個體經營戶轉企45家,在溫州、寧波、南京等地設有分店(分廠)20余家,總産值近6.5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西硯、微型石盆栽、裝飾盆景、石擺件等石工藝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00%。

  石繪千景

  “我們現在已經不開山採石了,這些石頭基本都是從外面大批量買進的。”青石鎮上,很多從事青石買賣交易的商家都早已將供貨渠道拓展至全國各地了。

  青石鎮目前擁有4億立方米的千層石、石筍石、硯瓦石、青石等本地特有的優質石資源儲量。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下,青石鎮一直靠山吃山,但隨著産業的日益興盛,石材過度開採所帶來的經濟和安全隱患也正在被人們所熟知。

  “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找出一條既符合當地特色,又不影響現有産業發展的新路子。”面對可能出現坐吃山空的現狀,青石鎮黨委書記劉升想起一句古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依託本地資源,招商引資,吸引全國各地的石資源自動集聚於此,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産業鏈。為實現這一步,青石鎮已經做了近三十年的努力。去年6月,中國觀賞石博覽園正式開工建設,這成為青石鎮走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整個博覽園佔地面積1053畝,分為奇石交易、景觀文化、休閒養生三大板塊,採用“市場+旅遊+文化”的經營模式,旨在實現奇石集散中心、奇石會展中心、石文化研究中心、奇石品鑒中心、奇石拍賣收藏中心五大功能區,促進從經營石産品到經營石文化的轉型升級,積極推動石産業走向專業化和國際化。

  目前,9幢建築的主體結頂,裝飾施工完成50%,其他建築也已進入基礎施工階段。

  “到今年年底,奇石交易市場區有望全面建成開業。”劉升的腦海中,已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發展藍圖,“未來的三至五年,中國觀賞石博覽園將建成為集四星級石交易市場和國家4A級石文化休閒旅遊場所于一體的旅遊綜合體。”

  以此為基點,劉升逐漸理出了一條“一園二帶三區”的清晰發展思路:一園即佔地面積逾千畝的中國觀賞石博覽園;二帶是指320國道、048省道沿線(青石段)觀賞石文化景觀帶;三區是指原石開採區、石産業配套功能區和石文化自然景觀區。

  “接下來,我們還將重點建設奇石加工園區、石林公園等13個産業類項目以及藝石時空、賞石集鎮提升等4個環境提升類項目。”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在打造“賞石小鎮”的目標上,劉升想了很多,做了更多。

  一座城,以石為底,由石而變。未來,當石繪千景時,終將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而這條變革的路,所能到達的終點,讓人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