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5國留學生走進12處中國“地理坐標”

  • 發佈時間:2015-08-19 08:04: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15日,留學生在中國“當”消防員的故事在中央電視臺《2015“漢語橋”我與中國第一次親密接觸》節目播出後,吸引了很多觀眾。列隊早操、穿戴消防服、背負10多斤的氧氣瓶長跑、爬梯子進行滅火訓練……留學生們實地體驗中國消防員的苦與樂,從心底為這些“平民英雄”豎起了大拇指。

  這個暑假,來自全球15個國家的留學生走進12處中國“地理坐標”,從最偏僻的山村到最繁華的都市,上武當山學功夫、去世界工廠盯流水線,他們帶著自己的眼光和體會,用不同以往的視角去認知一個真實的中國。

  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感知微觀、多元的中國

  看著碧藍的湖水,呼吸著杉樹的香味,來自烏克蘭的艾麗娜覺得,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烏蘭鄉境內的這片土地像自己的家鄉一樣美,但更令人震撼,“你無法相信30年前這兒還是一片荒漠。”

  恩格貝沙漠是“漢語橋”安排的12處中國“地理坐標”之一。艾麗娜結對家庭的女主人高娃,1995年作為一名志願者來到這裡。20年時間,志願者們將這片沙漠改造成了綠意盎然的草地、綠洲。艾麗娜敬佩他們,在這裡,她與高娃一起植樹、擠羊奶、照料蔬菜大棚裏的瓜果,參與他們的討論。“我以前不知道中國人為治理沙漠付出這麼多努力,他們讓我想起烏克蘭的一句民諺:理想不死。”

  像艾麗娜一樣重新發現中國的留學生很多。在浙江義烏,來自德國的安東雷發現“淘寶”店主的生活並不像他想像中那樣輕鬆,網路購物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大量人力的付出,從業者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量枯燥、重復的工作。在深圳的創客大會上,來自波蘭的嚴立行加入呂力超的創業團隊並成為一名志願者,推銷團隊設計的智慧穿戴設備“意念頭箍”。他認為,網際網路時代是創意爆發的黃金時代,透過一個又一個創意,他看到遍佈全球的“中國製造”背後還蘊藏著 “中國創造”的無限生機。

  “中國非常大,中國有很多種模樣。”幾乎每一個參與“漢語橋”之行的留學生都不由自主地感慨,走進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仿佛是用放大鏡去觀察微觀的中國,那裏面各種景象生動多元、新鮮有趣,這種觸動遠遠超出了以往模糊、籠統的中國印象。

  “對於許多只是在書本上學習和了解中國的年輕人來説,中國是一個充滿問號的國家。中國歷史太悠久、文明太燦爛、疆域太遼闊、經濟發展太神奇,從哪入手才能了解一個真實完整的中國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主任張西平認為,“到當代中國的現場,到中國普通民眾那裏,所有問題都會找到答案。”

  在求同存異中理解真切、真實的中國

  這些留學生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真實的中國有讓他們新鮮、興奮的一面,自然也有讓他們陌生甚至隔膜的一面。

  中國是多元的,要不要把貧窮落後的一面展現給他們,要不要對生態受到破壞的一面做選擇性遮罩?節目組反覆權衡,最後選擇敞開胸懷、真誠溝通。留學生走訪的12處“地理坐標”中,既有貴州安龍、福建霞浦這樣的山鄉漁村,也有北京、深圳這樣的國際都市;觀察體驗的對象中,既有功夫、美食這樣的傳統中國特色元素,也有網路電商、創業大會這樣的時代熱點。節目總導演關正文説:“我們努力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也力求接地氣、不掩飾,相信參與者能夠在真實的生活裏感受到中國的脈動和力量。”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對這些留學生而言,理解這個與想像中或許不一樣的國家,也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林宜龍在來中國求學之前,曾被家人反覆叮囑不要去攙扶路邊摔倒的老人。但在北京生活一段時間後,他有了不同的發現,“我身邊的中國人大多很熱心、有禮貌,我常常受到陌生人的幫助,我也曾去幫助不相識的弱者,這一切很自然。”

  來自紐西蘭的羅斯文在貴州安龍縣下箐村結識了毛草坪小學四年級的劉正國,他們一起走山路去學校,一起合作砌墻,晚上住在一起聊天談心。羅斯文説,這是他在中國到過的最美麗的地方,在艱苦的環境裏孩子們依然樂觀向上,山村教師依然執著堅守。留學生們也有很多疑問,他們看到這裡的鄉親們用上了電燈,但仍沿襲著千百年來燒柴做飯的習慣;看到留守兒童的獨立與堅強,不理解父母為什麼為了打工就遠離自己的孩子。但與這些鄉親、孩子相處了兩天一夜後,他們的一些觀念開始轉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含義正在變得真實而豐富。臨別之際,羅斯文在給劉正國的信裏寫道:“我希望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通過“他者視角”,重新認識、審視自己的國度

  在與留學生的接觸中,關正文認為,用“他者視角”反觀自己,是這個節目對國人的意義。“坦白講,即使一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多年的中國人,也未必能全面了解它曾經什麼樣和現在正發生什麼。”關正文説。

  或許,這些留學生走訪的恩格貝沙漠、義烏網店村、深圳創客城、福建漁村霞浦、北京消防隊……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都是遙遠而陌生的地方,這些留學生與中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同樣也是不少中國觀眾對這些地方投去的第一眼。

  而一些留學生的發現和疑問,讓節目組印象深刻。在陜西,一些留學生領到的任務是向當地人推薦國家級非遺項目老腔藝術表演,他們努力説服路人買票觀看,但被不少年輕人拒絕了。“為什麼這麼多中國年輕人對西方流行音樂如數家珍,卻對自己家鄉的藝術不感興趣?”這些來自“他者視角”的疑問,可以啟發國人重新審視自己。

  世界已然是平的。龐大的人口、幅員遼闊、經濟崛起,讓世界不得不重視中國,中國也在不斷尋找與世界對話的暢通頻道。在自我與他者、局部與全局、歷史與現實搭建的綜合坐標係中,或許我們更能讀懂中國從哪來,又將往何處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