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莞“眾籌第一店” 的轉型探索

  • 發佈時間:2015-08-19 06:31:3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16日下午,位於南城的很多人咖啡館人流如織。這個被業界稱為“東莞眾籌第一店”的咖啡館營業第二年就曾面臨轉讓的困境,然而它還是頑強地生存著,並組織其眾籌發起日的3週年紀念活動。

  這一天,深圳天使投資、蜂巢創業咖啡、二維碼企業同學會等網際網路創投孵化界人士近百人聚首在此,對眾籌模式進行探討與互動。

  事實上,眾籌模式這個新生事物從一開始就備受各方關注。東莞其他一些頗具代表意義的眾籌項目也或多或少面臨著經營困惑。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希望用眾籌模式將自己的創意落地。眾籌模式是否最後真的變成“眾愁”,今後的路應該如何走,是東莞創業者們探索的重要課題。

  ●南方日報記者 劉慕華

  週年拐點

  一週前,很多人咖啡的發起人之一葉海燕就開始為這次聚首忙碌起來。這次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發起日三週年慶典,這個經歷了數次經營管理模式改變的咖啡廳,想經過這次的全新嘗試,打造一個全新經營模式。

  這個被稱為“東莞眾籌第一店”的很多人咖啡店,從採用眾籌模式運營起,就註定了它將一直受人關注。

  “只要2000元,你就可以擁有一家夢想中的咖啡館。”三年前,這一句極富情懷的宣傳語打動了眾多人的心。短短四個月的試營業期間,包括葉海燕在內共有141人參股,每股2000元,持股最多的為10股,最少為1股,共籌得62.5萬元。由於股東人數眾多,涵蓋各行各業,因此利用股東的人脈和資源,極短的時間內處理好了各種事宜,這一處事效率是傳統單打獨鬥所不能比擬的。而正是前期的順利運營,給股東們帶來了經營的信心,起初會經常聚在咖啡館聊今後的店舖的運營思路。

  然而事情並未像最初想像的那般美好。2014年初,咖啡館就發佈了一條“轉讓”資訊,引發業界廣泛關注。事實上,在2013年12月底的一次股東大會上,由於經營面臨困境,就有超過半數到場股東對咖啡館的轉讓投出了贊成票,自此之後,這個咖啡館一直在尋找接盤者。在這其中,咖啡館也經歷了數輪管理改革,目前仍然在正常營業中。

  在葉海燕看來,雖然很多人咖啡目前來看經營得並不順利,但它在眾籌界卻具有標誌性意義。“眾籌是一個全新的模式,至少目前來説誰都不能斷言其成功模式是什麼,大家都在摸索,我們作為眾籌第一店更不能就此倒下。”

  正是這一信念支撐,葉海燕和股東們一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8月16日,很多人咖啡聯合二維碼企業同學會等數家單位一起,共同舉辦了發起日三週年慶,用眾籌模式推出了第一款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眾籌咖啡”,同時以眾籌為主題的“網際網路+眾籌腦震蕩論談”,也聚焦討論了創業者非常關注的“如何達成眾籌目標”話題。

  近10個眾籌項目路演與論談交替進行,深圳天使投資、蜂巢、蟻巢聯動創業港等網際網路創投孵化人士近百人一起,對這些在東莞眾籌第一店中路演的眾籌項目進行了把脈與互動。

  這一活動從當天中午1點開始持續到晚上,爆棚的人氣讓葉海燕頗為欣慰。葉海燕説,此前咖啡廳的主要客源除了商務活動咖啡培訓及各種形式的派對酒會外,還會承辦一些生日聚會,咖啡廳承擔的也是服務者的角色,與傳統咖啡廳區別並不大。此次活動,其實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我們是否可以將這些主題鮮明的論壇持續下去,做成一個眾籌項目路演的聚會地,打造一個眾籌服務平臺。”葉海燕説,這杯眾籌咖啡的誕生,也是集思廣益的結果,非常具有代表性,而發起日三週年這一節點也將是個拐點。

  熱鬧眾籌

  事實上,除了很多人咖啡外,東莞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了眾籌行列。

  今年初,起航于東莞的首家整裝宅配家居直營O2O平臺e空間,主打軟硬裝全包特色,按照裝修套餐標準化、設計模板化、換裝3D化、效果情景化,設裝修效果所見即所得,實現拎包入住。項目發佈時就啟動股東眾籌,用40%股份分成200股份,主要對象為廠家和終端業主。而他們給股東的承諾是:成為了眾籌股東之後,自家裝修不論是住所、辦公室,還是工廠,均享受所有的産品全部廠家成本價供應,將裝修省出來的材料款用於投資。

  在完成首輪眾籌後,這一項目在業界知名度迅速打開,業內多家企業負責人主動到府尋求合作,其線下2000平方米的展廳也已運營。其負責人稱,接下來會在全國各地搭建網路,不排除會用眾籌模式進行合作。

  該項目的發起人彭小姐擁有一家餐廳,e空間項目進行眾籌之後,彭小姐立即將位於莞城的這家餐廳也進行了眾籌。目前餐廳已運營一年多時間,彭小姐稱,餐廳眾籌的效果不錯,多位股東希望再次開分店。

  據記者觀察,餐飲業進行眾籌的項目逐漸增多。劉先生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老總,一年前,他與40多位江西老鄉一起眾籌了一家餐廳,每股5000元,最大股東佔2萬元,這家餐廳共投入40余萬元。劉先生還參與了萬江一家餐飲公司的眾籌項目,“目前來看人氣還是比較旺,但是否會持續盈利還得再觀察”。

  楊先生是一位80後,他的眾籌項目日前正在落地階段。根據楊先生的設想,他將在各個社區鋪設眾籌模式的連鎖店,目前眾籌第一店正在裝修當中,但楊先生坦言,接下來如何具體將眾籌項目成功推出並落地,對於他這個新人來説,確實是個挑戰。

  與此同時,包括蜂巢創業咖啡在內的創投機構,也正在考慮如何切入眾籌模式。一些剛起步的項目、如社會大學二維碼企業同學會、中界眾籌等也正在醞釀第一次眾籌,健美滋飲料等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快銷品也正在研究眾籌方案。

  模式探索

  正如這類創業者所言,看似如火如荼的眾籌模式,從2012年起就已出現,然而目前來看,能否長時間過得很滋潤卻還是個未知數。

  在業內人士看來,眾籌模式雖然募集資金很快,一個月可以募集數萬元,但如果後續産品不盡如人意往往難以為繼。以東莞目前幾個頗具代表性的眾籌項目來看,前一階段的資金眾籌均能很快達成目標,但宣傳期過後,往往“雷聲大雨點小”,面臨轉型的尷尬境地。

  “眾籌並不是一夥人在一起開了一家店而已,更不是僅僅為了一個情懷而開店。”深圳跨界行銷實戰專家、多家重資産公司行銷團隊總教練徐華清説,中國眾籌模式其實很好做,但從現階段來看,不少眾籌項目走歪了路,一開始只是為了籌錢而並未明確股東的權責。

  在他看來,眾籌項目想要長久走下去,不能失去商業的本質,必須一開始就定好遊戲規則。例如,除了前期資金達到目標外,還得對股東進行仔細篩選,選真正懂運營的股東加入,還得用合同制定遊戲規則。“每個股東都要帶定量指標,提前約定今後的權責,否則項目很難走下去。”

  很多人咖啡經過數次嘗試後,得出的方向也與此一致。在葉海燕看來,經過數輪嘗試後,許多人咖啡應該會越走越好,至於今後會採取什麼模式經營,目前仍在不斷摸索。

  鋻於越來越多的項目瞄準眾籌模式,日前,蜂巢創業咖啡的創始人賴萬里,聯合蟻巢、聯動創業港、眾創空間、廣東青年創業家聯盟、各地在莞商會等機構提出“以合力助眾籌眾創”的倡議,希望能與東莞及各地更多的創投孵化機構形成合力,避免機構本身重復建設與投資,期待以此實現資源互補、智力倍增的效果。

  本版統籌:南方日報記者 劉慕華 攝影:孫俊傑 實習生 蔡卓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