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改助力 東莞經濟煥新機

  • 發佈時間:2015-08-17 15:31:2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陳冀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東莞堵車、全球缺貨。”作為著名的“世界工廠”,東莞在新形勢下如何尋找發展動力?

  3年前,東莞在全國率先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一紙證照連鎖撬動了30多個政府部門、330多項改革,改革紅利充分持續釋放。這座製造之城再次獲得奮勇進發的活力與生機。

  速度之變

  東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源自幾年前的一次企業投訴。

  2011年5月,一家從事普通商品進出口貿易的外資有限公司準備落戶東莞。然而,他們經歷的卻是10多個部門的審批蓋章,近1年仍未完成公司註冊……萬般無奈之下,該公司怒向媒體投訴,並引發了一場大討論。

  冗繁、刻板的行政審批制度弊端困擾著企業,陰礙著城市發展步伐。“在硬環境優勢逐漸喪失之時,通過行政審批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破解企業註冊難的困境,從而在軟環境上贏得先機,這是助力東莞經濟繼續騰飛的重要保障。”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説。一場旨在為審批做減法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東莞拉開帷幕。

  首先,將工商登記與經營項目審批相分離。108項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僅保留13項前置審批。公安、消防、環保、衛生等部門經營資格許可不再作為商事主體登記的前置條件,開辦市場主體登記註冊從“先辦證後發照”變為“先發照後辦證”。

  改革推出後,東莞市大朗鎮卡尼頓酒店董事會助理陳淑蘭來到辦證大廳,1個小時內將填好的表格遞交,2天后便拿到了營業執照。

  拿到執照幾天后,消防部門的工作人員就帶著資料出現在還未裝修的酒店門口,按要求對酒店的裝修圖紙進行修改,衛生部門也派人到府指導酒店的佈局。此舉節省了裝修好再驗收、不合格又得重新整改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按照過去的工商登記制度及辦照流程,這種大型酒店一個月至少多花300萬~400萬元。”陳淑蘭説。

  廣東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東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很大程度釋放了商事主體經營項目的“靈活轉身”空間,大大提高了經商靈活度,最大程度地交給市場調節,優化資源配置。

  商改3年,東莞市場活力極大激活,市場主體也由3年前的43萬戶一路飆升突破66萬戶,在廣東省地級市中位居首位。

  監管之變

  商改使各監管部門從過去“等人到府”辦事,改為“出門找人”,顛覆了“以審代管”“只批不管”的傳統監管方式。一張以大數據共用、比對、分析為基礎的監管大網使後續監管呈現出“乘數效應”。

  記者在東莞市政務資訊資源共用平臺上看到,這裡連通了工商部門和各個後續審批監管部門。各部門將日常審批、監管等資訊錄入平臺,系統每天將資訊推送至各監管部門,倒逼限時落實。而每次監管活動都要留下記錄,形成相應數據並納入考核評價。

  大數據帶來的是監管的及時精準。在這個數據庫裏,經貿、外經、公安、勞動、社保、水電等10多個部門資訊共用,對企業工資、租金、水電費、社保費、稅費等多項指標進行自動分析,一旦某項指標出現異常,系統將自動分析評定企業的風險級別,隨後在電子地圖上發出預警資訊及處置指引,相關職能部門就可以提前做出應對處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些企業毫無徵兆地一夜死亡,老闆欠薪逃匿,而政府防控應對往往被動滯後。現在有了這張大數據的監管大網,監管方式從‘救火型’的被動應對向‘防火型’的主動防範轉變。”東莞市人力資源局紀檢組組長寧康介紹。

  今年5月,擁有260名員工的泛藍科技有限公司一度資金短缺,連續2個月拖欠工人工資。監管風險系統預警為“高危”,當地政府及時協調處理,籌措資金,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政府之變

  商改的持續深入推進,政府形象與行政效能實現了華麗轉身。

  記者在東莞市工商局辦證大廳看到,雖然前來辦證的企業眾多,人流絡繹不絕,但秩序有條不紊,辦證所需時間很短。

  “群眾排隊不超過5分鐘”“等候不超過1小時”“營業執照一般在1個工作日內發出”“最長不超過5個工作日”——這是東莞市工商局推行的“5115”的“鐵律”。

  從2013年1月份至今,東莞市工商部門已連續26個月在全市窗口部門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績效測評中名列第一。

  商改以來,各部門共壓減行政審批事項296項,行政審批事項減幅達68.1%,39個單位審批時限壓減幅度達50%以上。目前東莞共有1916項服務事項順利進駐網上辦事大廳,實現“市直部門七成以上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六成以上社會事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東莞稅務部門辦理一筆登記業務由原來的8分鐘縮短至不到1分鐘,無紙化辦公一年就減少審批500萬份材料。

  政府效能提高了,有了更多精力為企業提供創新服務。

  葉春發是東莞一家中小玩具企業的老闆,今年5月,公司出現資金週轉困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通過稅務部門竟然獲得了30萬的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東莞市國稅局聯合32家銀行打造了“稅銀通”服務平臺,中小微企業可憑藉依法納稅的信用記錄,足不出戶地向銀行申請無抵押貸款,破解融資難。截至目前,近3000多家企業獲得貸款4.38億元。

  城市之變

  “商改是東莞深化改革選擇的突破口與先手棋,也是這座城市得以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説。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莞開始加緊調整産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重點引進電子資訊、軟體工程、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

  東莞繼商改後又推出“十證聯辦”的改革舉措。企業現場所需提供材料從原來的51份減少到23份;辦理時間從原來需要2個月至半年的時間縮短到3~4個工作日。

  從提交申請材料到營業執照到手,僅需一個工作日。這使台灣台塑集團將其旗下的分支工廠以及全球銷售總部落子東莞,還在東莞建立了孵化中心,迅速培育誕生了一批新材料企業。行政的高效,吸引了南韓8家開發智慧城市企業駐紮東莞。

  大批新興産業的快速落戶,使東莞以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為主導的“四新”經濟初具規模,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日益凸顯。今年上半年,東莞實現生産總值2935億元,同比增長7.4%。“鬆綁”的工商執照還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東莞蔚然成風。

  鄭唐兵去年剛從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便創立了墨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他告訴記者,只要通過集群註冊,交上身份證,起個公司名,可以在10個工作日裏拿齊所有證件,還可獲得創業輔導。“集群註冊”是東莞為解決電商、小微企業等創業者無固定住所的創業難題推出的創新舉措,即允許多家企業將地址登記為授權託管公司的住所,無需辦公場所即可開展經營活動,培育以一張辦公桌為單元的“創客”空間。

  數據顯示,3年前,東莞每天誕生66位老闆,如今每天誕生135位。昔日的“製造之城”正在被賦予“創新創業之城”的全新內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