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盟軍老兵憶“死亡戰俘營”:一生當中丟失的歲月

  • 發佈時間:2015-08-17 17:0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盟軍老兵憶“死亡戰俘營”:一生當中丟失的歲月

  

  11日上午,人民網記者、網友一行來到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參觀採訪。圖為陳列館內展出的戰俘營建築還原沙盤,分佈著戰俘生活區、戰俘工廠等不同功能區。(周鵬 攝)

  8月11日,盛夏的瀋陽晴空萬里,人民網記者、網友一行來到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的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

  陳列館佔地面積12900平方米,作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系列展館的組成部分,于2013年5月18日對外免費開放,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反映二戰期間日本設立盟軍戰俘營歷史的國際性題材陳列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特殊戰場’,它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無視國際公約、關押和殘害戰爭俘虜的見證;是中國和美英等盟軍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見證”,“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高建説。

  是什麼讓這裡成為了反法西斯的“特殊戰場”?這裡又留下了關於中國民眾和盟軍戰俘怎樣的故事?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展館。

  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本建戰俘營 讓遺跡講述歷史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從“單線作戰”變為“雙線作戰”,面臨著勞動力以及戰爭資源的嚴重不足,根據“以戰養戰”政策,日本將戰俘運到本土及世界各地所建的戰俘營進行勞役。

  1931年至1941年十年間,日軍佔領東北,瀋陽成為日軍重要的重工業生産中心,是戰爭所需軍備及物資的重要後方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瀋陽的軍工廠進口的是美國機床,戰爭爆發後,軍工産品生産得不到支援,無法為戰爭提供保障。為補充人力,日本政府從菲律賓戰場的一萬多名美軍戰俘中,挑選出具有專業技能者2000余名于1942年11月送達東北。

  戰俘經過了戰爭、饑餓、傳染病等等的折磨後,身體狀態非常糟糕。戰俘勞作的軍工廠“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位於戰俘營西側,而戰俘到達東北時,因戰俘營尚未建成,他們暫被關押于東北軍第七旅駐地,每日需被迫步行五公里到工廠勞作,為瀋陽軍工廠生産機床和武器。

  “當年,日軍在熱帶地區俘獲的戰俘羈押至寒冷的中國東北地區,這本身就違反關於戰俘待遇的相關國際公約”,高建介紹説,日軍在瀋陽戰俘營內對戰俘們進行了殘酷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殘,戰俘曾寫下回憶文字稱,“飽受寒冷是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折磨”,擁擠不堪的居住條件、惡劣的衛生環境、疾病、嚴密監視、隨意搜身、毒打、關禁閉,等等,給戰俘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並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對於倖存的戰俘來説,在瀋陽戰俘營被關押的近三年時間,是他們“一生當中丟失的歲月”。

  據高建介紹,從1942年11月至1945年8月,瀋陽戰俘營共關押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紐西蘭等國戰俘2000多名,戰俘國別多、級別高、數量大,是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設立的的典型戰俘營。

  “二戰期間日本曾建立了200多座戰俘營,目前為止只有這一座比較完整保留下來”,高建説。

  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由歷史遺存和史實陳列館兩部分組成,保留了戰俘營房及附屬設施、日本管理人員用房等建築遺存。展覽通過300多幅歷史圖片,150多件珍貴文物及國內外歷史檔案、史料等,真實再現了盟軍戰俘的苦難生活、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以及與中國工友的深厚友情。

  半個世紀都忘不了的故事 “特殊戰場”上的無聲抗爭

  高建曾對盟軍戰俘營做過大量的資料研究及人物訪問,在她看來,“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是世界反法斯戰爭的‘特殊戰場’”。雖然它既不是戰爭的正面戰場,也不是側面戰場, 卻是盟軍戰俘與中國民眾對日軍進行無聲抗爭的地方。

  失去自由的美軍戰俘利用各種條件留下了很多美式樂觀主義漫畫。他們把跳蚤想像成“降落傘”列隊降臨,以漫畫的形式展現。以戰俘繪製的漫畫彙編而成的《戰俘畫筆的戰俘營》也成為展館最有代表性的專題展覽之一。

  在戰俘營,盟軍無時無刻不給日本人製造麻煩,跟日本人進行抗爭,在此期間,盟軍戰俘還得到了中國民眾的幫助。

  高建轉述美軍戰俘及中國工友回憶稱,雖然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不同,但是他們用微笑和肢體語言建立了濃厚情誼,戰俘早上會跟工友説"good morning"。中國工友的生活處境並不比戰俘好,但他們還是給戰俘帶些連自己都捨不得吃的東西。

  小工友李立水得知戰俘營的菜車上可能有黃瓜,他悄悄溜到了菜車的後面,拽出了幾根小黃瓜。李立水抬頭四處望了望,忽然發現不遠處操作機器的帶有266號牌號的戰俘,正用求助和期待的眼神看著他。李立水趁日本監工不注意,把兩根黃瓜扔到了他跟前。266號戰俘看周圍沒人,就把黃瓜撿了起來,藏在了工作臺的下面,感激地衝李立水點了點頭。

  60年後的2003年,已經90歲高齡的266號戰俘尼爾還掛念著給他黃瓜的李立水,並托一位美國作家給李立水捎去了一張近照和一封感謝信,信裏説:“我一直記得你給我的黃瓜,現在很多人可以知道我們的故事了。”

  1942年,19歲的羅蘭·肯·塔沃裏在菲律賓戰場被俘,被關押在瀋陽盟軍戰俘營裏,戰俘編號是858。返回美國後,他于1955年獲普利策新聞獎。他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在工廠裏我結識了中國朋友葛慶余。葛慶余在工廠的工作是保安,每天早晨,日本人對戰俘進行完搜身檢查後,葛慶余便把戰俘從戰俘營領到工廠。我時常會用剛剛學會的漢語和葛慶余打招呼,或簡單地説説話。後來,葛慶余還找來一本英漢字典充當起兩人交流的'翻譯'。就這樣我們成了朋友,我的工作是拆解模具車床零件,我會趁機偷出拆下的軸承交給葛慶余,葛慶余再把軸承偷偷拿到外面去賣,然後買來一些吃的東西給我。除此以外,葛慶余還是我最重要的消息來源,包括外面的戰事及時局進展等,所有這些都給了我和其他戰俘頑強地活下去的勇氣”。

  1943年初春的一天, 一名美國士兵拿走了日本人放在抽屜裏的一本東三省地圖,工友高德純為避免暴露,趕緊偷跑出去買了另一本塞了回去。不久,3個美國戰俘拿著這張地圖越獄。後事情敗露,3位越獄戰俘遇害,高德純被吊在廣場毒打3天,用盡刑罰,被日本人以“反滿抗日”的罪名判刑入獄10年,家人境遇悲慘。

  “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冒著生命危險幫助美軍戰俘”,2005年8月,美國政府向李立水、高德純和葛慶余3位曾無私幫助過戰俘的工友頒發了美國國務院表揚證書。

  銘記歷史是為面向未來

  在黨史專家、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原副局長薛慶超看來,“銘記歷史是為更好地面向未來”。

  高先生是一名瀋陽高校教師,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戰俘營參觀。在他看來,“戰俘營是歷史的存照”,他希望除本地人外,更多遊客,特別是外地遊客能了解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並來此參觀。據陳列館館長范麗紅介紹,展館將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當天組織緬懷二戰盟軍犧牲將領的祭奠活動。同時,他們也將在今年加大宣傳力度,推出巡展進社區、進軍營、進學校活動,開展專家講座,編排歷史小故事進行展演,全方位宣傳這段歷史。

  希望戰俘營真正成為宣傳教育世人反對戰爭、珍愛和平的重要場所,研究員高建説。

  原標題:盟軍老兵憶“死亡戰俘營”:一生當中丟失的歲月

  

  11日上午,人民網記者、網友一行來到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參觀採訪。圖為舊址陳列館外觀。(周鵬 攝)

  原標題:盟軍老兵憶“死亡戰俘營”:一生當中丟失的歲月

  

  11日上午,人民網記者、網友一行來到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參觀採訪。圖為戰俘生活區內簡陋的木床和俄式取暖爐。(陸加傑 攝)

  原標題:盟軍老兵憶“死亡戰俘營”:一生當中丟失的歲月

  

  11日上午,人民網記者、網友一行來到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參觀採訪。圖為館內展出的戰俘號牌、戰俘勳章等歷史遺留物。(陸加傑 攝)

  原標題:盟軍老兵憶“死亡戰俘營”:一生當中丟失的歲月

  

  11日上午,人民網記者、網友一行來到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參觀採訪。圖為盟軍戰俘繪製的漫畫,反映了328號戰俘因為偷了點紙給家裏寫信,被日本人抓到關了禁閉。(陸加傑 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