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堅守機場人對旺季最好的詮釋

  • 發佈時間:2015-08-17 08:31:1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炎值”爆表 “熱”情堅守

  ——南京安檢暑運保障側記

  □本報通訊員 周晨琛 鮑曦

  對於南京機場安檢人來説,這是一個熱夏。不斷創下新高的本場客流量和“火爐”南京的“炎值”一樣爆表,而與流量壓力一同到來的,還有日趨嚴峻的國內外安全形勢帶來的巨大安全壓力。面對重重壓力,南京機場安檢人全力以赴,忘我努力,用始終不減的“熱”情和堅守、奉獻寫出了這個夏天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安檢人的兩樣“神器”

  7月31日,南京機場迎來單日29000人次的出港客流量高峰。而在此之前,每天的客流量都維持在兩萬六七千人。在這場精力與體力的較量、耐力與意志力的考驗中,安檢員工們紛紛拿出了“絕招”。

  今年40歲、已經在安檢一線工作了18年的旅檢科大班長徐慶患有高血壓和腎結石,可這幾天,他早就把“多休息,多喝水”的醫囑忘了個乾淨,一上班就忙到夜裏下班,巡視現場,解決問題,替換崗位上的操機手……別説休息、喝水,連吃飯都沒有準點。在精力不濟的時候,他就拿出一小瓶清涼眼藥水滴一滴或吸兩下同樣有清涼效用的“鼻通”。

  和老徐一樣,安檢員賈志歡的制服口袋裏也裝著這種因為清涼作用強烈而被大家戲稱為“一滴瞎”的清涼眼藥水和“鼻通”。因為客流量壓力大,南京機場增開了檢查通道,很多安檢員連續上崗或加班,加之暑期天熱人容易疲勞,大家就是靠這兩樣“神器”提神醒腦以確保精力集中的。

  對化粧包的條件反射

  7月25日9時30分,當開包員丁寧要求一位前往重慶的老年男性旅客取出“礦泉水”進行檢查時,旅客急赤白臉地抗議説:“你有完沒完?這就是礦泉水,再查我就要趕不上飛機了。”可丁寧還是一再耐心解釋並堅持要求其開瓶檢查。該旅客遲疑地拿出兩個礦泉水瓶,丁寧打開一聞,竟是濃濃的酒香,原來瓶內盛放的是高度白酒。

  由於近期安全形勢緊張,安檢員加強了對液態物品的檢查。儘管在檢查過程中常常面對旅客的質疑、誤解甚至斥責,但安檢員們卻不敢有絲毫大意,堅持對“值得懷疑的物品”一一檢查排除疑點。“夏日出行的旅客幾乎都帶了防曬霜等護膚、洗漱用品,我們每瓶都要打開聞一下”。小丁每天至少檢查七八百瓶化粧品,現在只要看見化粧包,鼻腔裏就會“條件反射”地泛起一股香精味。“有時化粧品的味道會一直瀰漫在口鼻中,吃飯都沒有胃口”。

  而對人身檢查員張平來説,每天重復上千次的微笑、彎腰、下蹲、轉身同樣極為辛苦。“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真心笑不動了。不過,對於我們這個專門給旅客‘添麻煩’的行業來説,微笑可能是唯一能夠給旅客的‘禮物’,所以再累也要強打精神”。

  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胡虓是旅檢的一位帶班長,最近他患感冒需要“挂水”治療,可現在工作壓力這麼大,自己不在分隊盯著實在不放心。於是,他便帶著藥到單位,抽空出去“挂水”再趕回來上班。當我們問他時,胡虓卻説:“辛苦的不止是我們。”

  同為帶班長的閆飛去年10月剛生了個兒子,現在兒子正是不能離人的時候。這幾天連續加班,難得休息也睡不了囫圇覺,閆飛幾天下來就瘦了好幾斤。

  國內旅檢壓力大,其他科室也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國際旅檢操機員朱敏已經多次加班支援國內旅檢了,她自己也是個新媽媽,女兒剛7個月,老公也是機場安檢員。由於工作繁忙,還處於哺乳期的她總是要抽空抓緊時間排乳。每當遇到有帶寶寶的旅客時,小朱都會想起家裏的女兒,感覺自己虧欠了孩子。

  這是一個繁忙的暑運,每名安檢人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正是他們的堅守與付出,換來了千千萬萬旅客的平安出行。

  順利通過

  三宗“最”考驗

  ——呼和浩特機場打響“非常規”航班保衛戰側記

  □本報訊通訊員 劉麗莉 胡雅潔

  7月的呼和浩特機場異常繁忙,日起降航班連續幾日突破300架次。然而,天公不作美。受雷雨天氣影響,原計劃7月27日23時45分結束的航班一直延續至28日。7月28日,受軍事活動影響,11架次進港航班備降外場;航廈內滯留旅客超過3000人,機場遭遇了史上保障情況最複雜、機位最緊張、滯留旅客人數最多的三宗“最”。面對挑戰,機場迅速啟動了大面積航班延誤紅色預警,機場員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打響了“非常規”的航班保衛戰。

  整體聯動 應對最複雜運作情況

  大面積航班延誤紅色預警啟動後,機場公司第一時間召開運作保障協調會。機場公司領導現場坐鎮指揮,在崗員工通宵奮戰,全力保障航班。

  連續兩天受天氣、軍事活動、流量控制影響的航班必須在7月28日當天得到妥善安排,機場面臨的壓力不言而喻。而保障資源不足、安檢過檢標準嚴格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旅客滯留在機艙和航廈內。各方面因素的疊加,使機場的保障壓力越來越大。

  在出港航班較多的時候,機場公司根據航空公司及地服公司對每架航班的保障情況,結合空管提供的空域管制情況,起草了當日航班放行順序,提交給空管確認後,按照順序依次放行航班。這種結合了三方保障資訊的放行順序,有效地利用了保障資源,提高了放行效率,合理避免了資源與時間的浪費。

  爭分奪秒 及時協調最緊張機位

  在航延保障中,呼和浩特機場停機位可以説是“怒刷存在感”。因為在這一天,呼和浩特機場停機位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緊張,供不應求。兩個機坪43個停機位“座無虛席”,不僅如此,滑行通道上在最多時還有5個落地航班等待機位分配。禁航又造成了進港航班集中落地,出港航班放行緩慢,近150余架次的進出港航班無法按計劃執飛的情況。

  為了讓“出港飛機儘快飛,進港飛機有地放”,呼和浩特機場公司分秒必爭、統籌安排,上演了現實版的“搶”機位。在運控中心大廳內,指揮員席位的6部電話、2部對講機響聲不斷,指揮員們按照席位分工,忙而不亂地對各種保障需求進行協調,同時還要及時發佈機位變更等保障指令。在航廈內,安檢員及時增開通道,爭取讓旅客快速過檢;公安民警加強巡視,維持秩序。在機坪現場,保障資源全部到位,醫護人員全力救治發病旅客。一線之外,宣傳人員及時通過各類媒體發佈航延資訊,積極協調到場媒體採訪。7月29日3時,經過15個小時的通力合作,受影響的落地航班都被安排至相應機位。

  真誠服務 妥善安置最多滯留旅客

  滯留人數之多一度創下了呼和浩特機場歷史之最,候機樓內一時間問詢聲、呼喊聲、抱怨聲連成一片。大規模的航班延誤不僅給旅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大大地考驗了機場人的耐心。一名安檢員已經連續工作超過18個小時,他抽空看了一眼隨身攜帶的計步器,發現自己已經在這幾條安檢通道裏走了14公里。

  長時間的航班延誤磨光了大部分旅客的耐心,這就需要機場工作人員提供更加耐心、週到的服務。當旅客抱怨安檢時間過長、檢查太嚴格時,安檢員們耐心的勸導與解釋是化解矛盾的“鑰匙”;當旅客不理解航班延誤原因“任性”大喊時,問詢員們真誠的回答和安撫的微笑是化解矛盾的“靈藥”;當旅客受不了機艙內悶熱的環境身體出現問題時,醫護人員們及時趕到的身影是化解矛盾的“良方”;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員心中都裝著一把用責任鑄就的鑰匙,在被大面積航班延誤籠罩的陰影中,開啟了那扇隔開旅客和機場的大門。

  航延期間,機場未發生一起有效投訴,未出現一例旅客打砸事件,未出現一個設施設備故障問題。呼和浩特機場員工用真誠的服務和高效的保障打贏了這場航延硬仗。

  無論白天黑夜,我們都在這裡

  ——記南昌機場安檢監護員

  □本報通訊員 彭泉

  前不久,南昌市持續高溫,最高溫度達到38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炙烤環境中,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值守在熱浪滾滾的機坪上,感受著皮靴被炙烤的熱量,保障著飛機的起飛降落,他們就是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飛機監護員!8月3日,筆者來到機坪,記錄下了這群可愛的人。

  視角一:機坪上的老李——李德明

  15時,筆者來到2號航廈機坪上,這個時候的機坪溫度接近60攝氏度,完全可以煎雞蛋了。在機坪上,筆者見到了正在進行飛機監護作業的李德明。他是監護室的帶班員,今年近50歲,他向我們介紹道:“今天有100多架次航班需要保障,監護人員一天下來,除了用餐時間外,其他時間基本上都在機坪上了。”據了解,監護帶班員應負責調度等後勤保障工作,但因暑運期間,航班量增大,監護室全員上崗,全力保障。老李説:“機坪上沒有任何遮擋陽光的物品,尤其是正午,熱浪撲來,感覺真有點兒扛不住。但想想自己的職責,仍堅持著。”普通的幾句話,讓筆者對老李生出深深的敬意。

  視角二:機坪上的“明星”——陳嘉銘

  16時,監護員陳嘉銘頂著烈日在機坪工作,執行飛機監護任務。“你好,請出示證件,謝謝!”此時,他正在查驗一名裝卸工人的通行證件,這是機坪監護的重要職責之一。陳嘉銘每天週而复始地進行證件查驗、巡場。筆者不禁問道:“你會覺得枯燥乏味嗎?”他斬釘截鐵地回答:“這是我們的職責,怎麼會枯燥呢?我們要防止一切無關人員及車輛靠近航空器,一刻也不能鬆懈!”簡單的話語和他堅定的神情,詮釋著機坪監護工作的嚴謹、認真和一絲不茍。一架航班的正常監護時間為1小時左右,但若遇到航班備降、延誤等,監護時間將增兩三個小時。暑運期間強降雨天氣頻繁,航延情況明顯增多,監護工作的壓力和強度也隨之加大。完成監護任務後,黑色制服因汗水浸濕留下的不規則鹽漬成了監護員獨特的符號。監護員們常常自娛自樂地説:“我們就是移動的五花肉,我為自己‘帶鹽’。”

  視角三:機坪上的“小鮮肉”——王一君

  夜間看護員王一君算得上是一名“奶油小生”,201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帶著無限憧憬走進了安檢這個大家庭。“夜間看護員負責飛機在機坪停場期間的看護,也是保障飛機地面安全的最後一道關口。所以,我們的工作不能有一點兒疏忽,一點兒疏漏都可能釀成空防安全大事故。”聽著班長的教導,初來乍到的他心裏有些忐忑,本來信心滿滿的他開始擔心自己幹不好。王一君對筆者這樣介紹著自己入職的第一感受。

  然而,自暑運以來,夜間停場飛機的數量從5架增加到14架,一看就是一個通宵。但他始終秉承“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的理念,披星戴月,以飛機為伴,用他標準的站姿、嫺熟的業務嚴格落實“四步三秒”,為確保空防安全盡心盡力。如今,同事眼中的王一君是一名優秀的看護員,從早到晚堅守在飛機旁,不怕吃苦,敢於擔當,用實際行動捍衛著空防安全,為每架飛機保駕護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