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濱海旅遊不斷升溫

  • 發佈時間:2015-08-17 05:53: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郵輪、遊艇;陽光、沙灘;藍天、海浪;海鮮、美食……我國濱海旅遊正日益受到中外遊客的青睞。隨著我國旅遊業從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的轉變,濱海旅遊已經開發出以休閒漁業、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閒度假等為主題的多種旅遊産品——

  濱海旅遊異軍突起

  今年暑期旅遊市場中,濱海旅遊無疑是最大熱門。放眼全球,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大洋洲海域和東南亞海域一直是人們出遊的熱點;回望國內,大連、秦皇島、威海、青島、廈門、珠海等城市濱海旅遊更是遊人如織。

  人們走向大海、親近大海的“濱海旅遊熱”不斷升溫。記者從攜程旅遊網了解到,7月以來濱海旅遊線路預訂量翻番,報價也有10%至20%的上漲。從山東半島到海南島,濱海城市目的地部分熱門旅遊産品呈現資源緊張現象,酒店價格漲幅近20%。

  目前,在我國海洋經濟總産值中,濱海旅遊業佔25.6%,位居第一,已超過捕撈漁業、船舶油氣等産業,成為海洋服務業的主體。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濱海旅遊産業生産總值為8882億元,同比增長13.13%,2013年濱海旅遊産業生産總值為7851億元,同比增長12.61%。

  濱海旅遊業發展迅速,主要得益於國家出臺的一系列促進濱海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剛剛出臺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鼓勵社會資本大力開發溫泉、滑雪、濱海、海島、山地、養生等休閒度假旅遊産品”;《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中“積極支援利用邊遠海島等開發旅遊項目”;《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努力培育海洋海島等高端旅遊市場……積極發展海洋海島等專項旅遊産品”;《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因島制宜,科學發展,以生態養殖、休閒漁業、生態旅遊等産業為主的海島經濟”。

  江蘇省如東縣委書記詹立風在2015濱海旅遊發展論壇上介紹説,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國家對旅遊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如東不斷加快新興海港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和現代旅遊城市的建設。目前,如東已形成了以“海鮮、海泉、海港、海韻”為主題的濱海生態旅遊,具有濃郁的南黃海風情,吸引了上海和蘇南地區眾多遊客前來觀光休閒。數據顯示,去年如東旅遊人次突破300萬,實現旅遊收入30億元。

  培育濱海旅遊新業態

  濱海旅遊快速升溫,使沿海各地政府從北到南,都在不同程度地開發海洋旅遊資源。然而,我國對濱海旅遊産品的開發仍處於初級階段,存在著産品結構單一、産品同質化嚴重、可替代性較強等問題,無法形成對遊客的長久吸引力。對照印尼的巴厘島、泰國的普吉島、南韓的濟州島等國際知名濱海旅遊城市,國內濱海旅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記者在走訪一些濱海城市時發現,開發濱海旅遊確實對發展地方經濟、改善經濟結構、促進漁農民增收等方面有所貢獻,也讓許多老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但許多濱海地區大都以觀光遊、海濱浴場、漁家樂、海鮮美食等內容和形式為重要開發項目,開發層級較低,遊客逗留時間短,旅遊經濟效益較低。

  為更好促進濱海旅遊的發展,沿海城市要培育一些旅遊新産品、新業態,讓更多遊客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表示,“休閒旅遊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打造濱海旅遊亮點,首先要明確旅遊者對旅遊的需求,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物産、生活、餐飲等旅遊産品,滿足旅遊者對旅遊地‘原生態生活’的嚮往”。

  “濱海旅遊是一種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深受中外遊客喜愛的旅遊産品,希望通過對濱海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打造濱海旅遊拳頭産品,為中外遊客創造更加愉悅的旅遊體驗。”國家旅遊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張利忠説,目前,我國濱海旅遊産品除了郵輪旅遊外,遊艇、帆船、海釣等一系列海上旅遊項目也正在沿海省市快速發展,並在當地政府的引導與支援下逐漸成熟,形成規模。郵輪、遊艇、帆船、海釣……這些過去看來遙不可及的“貴族”旅遊項目,如今逐漸進入普通遊客的視線。

  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

  旅遊業的發展也給濱海生態環境造成很多隱患:存在過度開發利用資源的現象,旅遊設施的增多,用水消耗日益增大。同時,遊客帶來的大量垃圾也加大了海島垃圾處理壓力。而且,隨著駕車旅遊的人數增加,也加重了汽車尾氣對環境的影響。

  對此,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濱海旅遊應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一方面,開發濱海旅遊業,應在保護的基礎上改造基礎設施、美化環境;另一方面,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可借機引導、激發公眾保護海島的意識。旅遊專家劉思敏也表示,各地應使濱海旅遊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同步,特別是要與海洋旅遊需求增長的速度同步,杜絕無償、無序、無度等開發現象,使濱海旅遊開發合理有序進行。

  “濱海旅遊開發,要強調規劃先行,擁有完善的規劃,將有利於濱海旅遊業的快速、高效發展。”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我國不少濱海城市在開發項目實際操作中模倣現象嚴重,“僅僅單純依靠上幾個大項目,搞幾個吸引眼球的大活動,就把濱海旅遊發展起來,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他舉例説,馬爾地夫旅遊業的成功,根本上得益於其有完善的發展規劃。馬爾地夫在海島開發過程中特別重視海島規劃,充分考慮單一島嶼的整體性及與其他海島的關聯性,保證一島一風格,整體如詩如畫。另外,規劃也有力控制住了馬爾地夫的工業污染,保證海水清澈見底。

  專家表示,如果不注意保護濱海旅遊資源,濱海旅遊業將成為無本之木。一旦毀壞,即使將來複製重建,也無法取代原有資源的價值。“在發展濱海旅遊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給旅遊者創造一個美好的旅遊景觀生態環境;其次,應積極推廣當地旅遊文化,建立旅遊與當地百姓、社區共榮共用的氣氛,推廣具有當地風情特色的旅遊産品。”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教授李明德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