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析人民幣購買力究竟幾何

  • 發佈時間:2015-08-17 02:29:52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綜合消息 進入8月,中國多個省份及直轄市的CPI(消費者價格指數)統計數據相繼出爐。此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僅增1.2%,已經連續9個月處於“1時代”。然而,在不少居民看來,其手中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卻仍是真切的感受,“錢為何不值錢”依然是中國居民心中難解的困惑。那麼,人民幣購買力究竟幾何?

  老百姓感覺“吃住”成本明顯增加

  在宏觀經濟學者看來,如果僅從CPI來看,近10年通貨膨脹的程度並不高,從2005年至今,每年CPI同比增幅最高僅為2009年的5.86%,從2005年到2014年的10年間,全國層面上的城市CPI增幅甚至不到30%,不僅低於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速,更遠低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

  不過,從細項上來看,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農産品、農副食品以及居住成本卻漲幅驚人。比如,2004年,中國糧食CPI漲幅超過25%,2010年-2011年的漲幅也均超過了10%;2007年,肉禽及其製品的價格漲幅甚至達到了31%,2008年至2011年的漲幅也超過了20%;即使在蔬菜方面,CPI的漲幅也常常超出GDP的增幅,比如在2008-2010的連續三年間,中國鮮菜CPI分別上漲10%、15%和17.8%。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衣食住行構成了其基本消費,而食物又是老百姓每天必須要打交道的,感受最為直接。”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説,即使從統計數據上來看,居民在食品消費方面,確實會感受到“錢越來越不值錢”。

  對於普通中國居民來説,住房是其生命消費的重頭戲。專家指出,過去10年間,如果將中國房價的變化也計入CPI中,無疑會對通脹水準産生重大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從2005年的3168元/平米上漲到2013年的6237元/平米,漲幅接近一倍,而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大城市,房價漲幅甚至達到了2到3倍。

  接受採訪的多數專家認為,老百姓普遍感覺人民幣購買力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就在於房價的持續上漲,作為很多中國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消費,住房價格的變化是老百姓感受最為明顯的。

  高科技消費購買力不斷提高

  儘管從“吃”和“住”來看,人民幣的購買力確實有所下降,但是在社會消費的其他很多方面,人民幣卻顯得越發“值錢”。比如,在交通方面,高鐵動車之外的普通列車車票價格長期沒有變化,而隨著民航事業的發展和航空公司競爭的加劇,機票價格反而有所下降;近期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大跌,國內航線的航空燃油附加費也隨之下降甚至取消,進一步降低了人們“打飛的”的成本。

  此外,在以電子産品為代表的高科技消費方面,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也在不斷增值。以手機為例,10年前1000元只能買到一部具有電話和短信功能的普通國産手機,而如今可以買到幾乎能夠代替電子電腦的智慧手機;10年前MP3剛開始流行時,消費者還會花費數百元去購買,現在也基本被手機代替。

  “從理論上來説,貨幣購買力變化與商品的價格變化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隨著技術本身的發展,生産成本會不斷降低,高科技消費品的價格難以避免長期下降的趨勢,但是傳統的吃飯穿衣方面,技術進步的速度是很慢的,其價格變化受到供需以及資金炒作的影響就會更為明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范劍勇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