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衡量人民幣的購買力

  • 發佈時間:2015-08-11 02:31:1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思進觀察

  人民幣升值的顯著結果,就是同一種商品在兩國間産生了不同價格。美元相對人民幣對外貶值,而人民幣實際上是對內購買力貶值。

  央行昨日宣佈,今年11月12日起發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伴隨著人民幣紙張的更新換代,人民幣的升值旅程也在緩慢前進。根據央行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1162,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調升,並至本月以來新高。人民幣持續出現升值。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不斷加快,人民幣“切割”世界經濟和金融蛋糕的份額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從理論上來説,只要人民幣使用量增多,便意味著原有美元的蛋糕被切小。按照這個邏輯,一個國家的貨幣使用率越高,就會變得越來越流行,其購買力和信用也將大大地提高。反之亦然。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是常常覺得“錢越來越不值錢”、人民幣的購買力不斷下降呢?

  中國近些年來通脹率已徘徊于5%左右,物價上漲幅度大,可以説是民眾一個普遍的感受。曾經就有網友曬出過中美兩國的價格差異:“中國,工資5000元,吃一頓麥當勞30元,下館子最少100元,買輛車(夏利)最少3萬元;美國,工資5000美元,吃頓麥當勞4美元,下館子40美元,買輛車(寶馬)最多3萬美元。”這一比較與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推出的“巨無霸指數”有類似之處,所謂“巨無霸指數”,是指在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的前提下,以各國麥當勞餐廳的大麥克漢堡價格,相對於該國貨幣匯率作為比較的基準。

  出現上述狀況的原因,是由於美元被當做世界貨幣來衡量其他貨幣來使用,其優勢無可比擬。出口美國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結算,再加上商品的定價權在美國手中。例如糧食、水資源以及發展經濟所需的石油、鋼鐵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都掌控在美國手中,這也保證了美國人長期享受著低通脹的美好生活。

  近幾年,華盛頓不斷地對人民幣施壓要求升值。人民幣升值的顯著結果,就是同一種商品在兩國間産生了不同價格。美元相對人民幣對外貶值,而人民幣實際上是對內購買力貶值,所以這一進一齣,自然就形成了相比中國,美國物價偏低的現象。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人民幣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值錢。正如中美民眾對於麥當勞的漢堡的需求度不一樣,我們不能用簡單幾個商品物價對比來衡量貨幣的購買力。比如,但凡非國際品牌的商品,土特産品,以及保姆和鐘點工等,中國就比美國要便宜。比如,美國的地産稅約為1%到3%,視不同地段而定。一棟50萬美元的房子,每年要交付1萬多美元的地稅,這在中國是不能想像的。因此,中美物價各有高低,不能一概而論。

  □陳思進(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深風險投資顧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