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色金融,我們的責任

  • 發佈時間:2015-08-14 07:32:53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水是生命之源,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一些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瓶頸。而水資源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往往需要大手筆。對此,徐州建邦環境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勇鋒有著深刻認知。

  “簡單點説,就是投資大,收益小。不過,統籌污水處理,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環境,建邦水務所做的項目屬國家節能減排項目範疇,意義深遠。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項目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貸款的大力支援。”

  水治理只是一個縮影,在涉及綠色環保方面,興業銀行南京分行以綠色金融鑄造發展特色和優勢,在江蘇生態文明建設中擔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對於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責任擔當,省發改委資環處相關負責人列出了一組詳實的數字——2014年6月末,省發改委在常州召開全省36家省級以上試點園區迴圈化改造項目洽談會時,興業銀行南京分行作為邀請嘉賓,就曾專題介紹了興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歷程和綠色金融産品。興業銀行南京分行與迴圈化改造試點園區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截至今年5月20日,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全轄各機構與23個省級以上試點園區企業開展了業務合作,涉及授信企業105戶,授信金額107.32億元,實際貸款投放81.24億元,另有26.08億元貸款待投放。其中,對國家級園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19戶企業授信,貸款合計4.69億元,重點支援園區具有專業特色的小微企業發展;支援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公用事業管理有限公司“水系調整一期工程”項目貸款3億元,加強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園區服務功能;大力支援無錫特色園區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企業發展,給予宜興市怡光環保有限公司等11戶企業授信額度合計2.48億元,貸款投放餘額合計2.48億元。

  省環保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向欄目組介紹,2013年,省環保廳與興業銀行南京分行在南京簽署“發展綠色金融,保護生態環境”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動江蘇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協議,興業銀行將積極探索金融業務和商業運作的新模式,對環境信用良好的企業和綠色減排、環境效益突出的項目,優先安排貸款規模,並給予優惠條件。這樣做,能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樹立“守信得益、失信受罰”的綠色信貸導向,引導企業持續改進環境管理、減少污染排放。對興業銀行來説,與環保部門加強合作,也能進一步降低環境信貸風險。

  “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更應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興業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官恒秋認為,興業銀行作為赤道銀行,堅持履行社會責任與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以“寓義于利”的社會責任觀,通過提供廣泛的綠色金融産品和服務,支援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致力於發展綠色金融,是我們的責任。”

  在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封思賢看來,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不犧牲環境為前提,要從源頭上實現綠色發展,必須改進我國現有的投資方式和環保制度,讓投資主體真正承擔起破壞環境的全部代價,將環境維護成本全部納入投資成本預算,而不是讓社會來替污染企業埋單。“赤道原則正是金融機構對擬投資項目的環境和社會影響進行充分考慮、綜合評估後再決定是否給予金融支援的一個規則。”7月28日,封思賢教授在與欄目組對話時對此強調:興業銀行實施赤道原則不只是為了盡一份社會責任、或只是為了樹立更好的社會形象,從經濟層面來看,融資主體將環境治理成本足額納入項目預算,實際上也大大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興業銀行這樣做會犧牲一些短期利潤可觀但可能存在污染的項目,這樣的項目一旦被暴露出嚴重的環境問題,銀行將難以推卸責任並會承擔不可挽回的聲譽和經濟損失。所以,興業銀行實行赤道原則是明智的,長遠看是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的做法,值得推廣。同時,營造積極的綠色項目投資氛圍,需要政府部門加以推動。”他説。

  不可否認,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現實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如何在源頭上實現綠色發展?7月28日,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王漢春告訴欄目組,在國際綠色發展的新潮流下,經濟升級換擋的新常態中,效益提升、結構優化、創新驅動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坐標,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更是地區發展的必然選擇。“最近,江蘇省發改委正積極推進迴圈經濟立法工作,開展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碳排放交易、環境第三方治理、迴圈經濟公共服務平臺等重點制度創新,策劃生態文明建設、迴圈經濟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十三五專題規劃,從源頭上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制度建設等要求,融入到本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體現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引領‘十三五’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王漢春説。

  7月31日,江蘇省環保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秦亞東介紹,2013年,省環保廳聯合省銀監局、省信用辦出臺了《關於共同建立我省環境保護信用資訊共用機制的通知》,建立了環保信用資訊共用機制。通過這一機制,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能運用環保部門提供的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及信用修復資訊,完善差別化信貸支援安排,踐行綠色信貸的政策措施。

  在此過程中,激發社會力量,讓更多像興業銀行這樣擔當綠色發展社會責任的單位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顯得尤為關鍵。

  秦亞東認為,“目前,一些企業的環境違法問題還比較突出,如果貸款企業因為環境違法被強制關停,就有可能對銀行信貸資産構成潛在風險,不利於金融行業發展。而興業銀行實施赤道原則,把環境和社會責任標準融入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活動中,既有利於提前預見並化解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信貸風險,提高信貸資産品質,也有助於推動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面對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環保等相關部門下大力氣開展整治,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部分企業高污染、高排放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助建美麗中國,銀行責無旁貸,關鍵要行動。支援環保事業發展,興業銀行南京分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更多地是落實在行動上。”秦亞東説,“我們將加強與金融管理部門以及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搭建資訊共用平臺,主動提供相關資訊,並給予專業技術方面的支援,鼓勵更多的像興業銀行這樣的單位參與進來,共同推動環保事業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督查落實。”王漢春向欄目組介紹,同時,要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效應,通過PPP等模式,撬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生態文明的建設中。運用排污權交易、使用者付費等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完善銀行信貸、企業債券、保險等多元化融資體系,既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也要培養壯大我省的環保産業,著力實現“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目標和願景。

  人人都應是 “綠色守護者”

  調研中,興業銀行南京分行環境金融中心副總經理夏一飛的一個形象比喻,讓人印象深刻。她説,環境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賴以生存的空間,必須細心呵護。它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如果身體垮了,一切附加值也就沒有了。

  巧合的是,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封思賢也用了這個比喻。他説,若不強化環境治理,即使經濟發達了又能如何?好比好多人平時不注意身體,辛苦掙了一輩子錢,到頭來還不是不夠治病的!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已經成為深入人心的理念。問題是,每家企業、每個人如何承擔起呵護環境的那份責任,真正成為呵護環境的行動者?

  在這方面,興業銀行南京分行給我們作出了示範。它遵循赤道規則,寓義于利,以資本之力推動環境保護,帶動綠色發展,成為負責任的 “綠色守護者”!同時,興業銀行南京分行驕人的業績也啟示我們,環境保護並不是所謂的“賠本的買賣”,相反,它完全可以帶來雙贏的結果!

  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需要更多像興業銀行南京分行這樣的 “綠色守護者”。實際上,人人都應是“綠色守護者”!

  江蘇師範大學教授孫紅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