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直面李斯達們的怪異言行

  • 發佈時間:2015-08-14 02:35:2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日,北京警方證實,中國傳媒大學失聯女生周雲露被同校男生李斯達強姦未遂殺害。警方訊問李斯達是否與周雲露有深仇大恨,他回答:“沒有”,並解釋“就是想找個無辜的人,當作一個發泄的點吧”(8月12日《新京報》)。

  嫌犯李斯達必須為其行為付出法律代價,但也不應回避,如果他平時言行確如報道所稱,那麼可以斷定他是一個病人,且病得不輕。比如,在人人網李斯達的個人主頁裏,他發佈的多條內容與殺戮有關———“原不原諒是上帝的事情,我只負責殺掉你”“以我一命,換你昨天”“我喜歡不要那麼多感情的作品,最好是無盡的殺戮”……除了這些極端語言,李斯達還曾裸奔下樓洗澡,在樓道裏大哭;彈琴時,會突然跟著音樂大吼大叫,有時候坐著也會突然傻笑,或者轉圈圈跳舞……

  舉止怪異,喊打喊殺,不代表李斯達一定是個壞人。但悲劇發生後,就不能不審視他的那些怪異行為。從中我們可以認為,李斯達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蔑視現實生活中的規則。而任何人一旦缺乏敬畏,無視規則,就難免走入歧途,墜入危險的深淵。因此,我們不妨把李斯達當成一個案例來剖析。如果一個大學生常常喊打喊殺,是不是説明精神壓力過大?如果精神壓力過大,除了自己排解,家長知不知道?學校該不該及時介入?對這種另類的人,是疏遠他、鄙視他還是陪他一起消除心魔?

  多年來,媒體報道的多起高校學生自殺或殺人事件,無一不與心理問題有關。遭遇心理困境,無論選擇自戕還是殺人,都不可取。但可確定,每一例悲劇發生前,總是有跡可循,只不過被無意忽略或未能及時化解罷了。目前,我們不能斷定李斯達一定有心理問題,但對於這個言行頗為怪異的人,應該反思:家長和校方如果多一些及時關注,是不是可以避免悲劇?

  日前,教育部網站公佈了《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要求中小學心理輔導室至少應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並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中小學生需要心理輔導,大學生儘管多是成人,自我調適能力較強,但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許多人同樣需要心理輔導。在惋惜周雲露、譴責李斯達的同時,如何防患于未然更值得思考。如果預防工作做到位,使大學生的心理更健康、法治意識更強,也許就能遏止至少是減少類似悲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