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史迪威將軍外孫:外公在中國的名氣遠遠大於美國

  • 發佈時間:2015-08-13 10: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丹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舊金山8月12日電:題:史迪威將軍外孫:外公在中國的名氣遠遠大於美國

  中新社記者:劉丹

  70多年前,約瑟夫·史迪威的名字是與蔣介石的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軍司令,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等連在一起的。

  這位西點軍校畢業的四星上將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留下赫赫英名,贏得中國人民的尊敬。

  在舊金山南郊密爾布瑞市,史迪威的外孫約翰·伊斯特布魯克上校與中新社記者聊起英年早逝的外公説,“中國人民給了外公很高的榮譽和尊敬。事實上,他在中國的名氣遠遠大於美國。”

  就在伊斯特布魯克身後不遠,南海藝術中心一樓的大廳內,正展出《國家記憶:中美二戰中的合作》大型圖片。作為策展人之一,伊斯特布魯克曾出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和中國多個城市的巡展,介紹圖片來源和展覽目的。

  這些圖片由美國通信兵連攝于70多年前,記錄美中兩國軍民在中緬印戰場攜手抗擊日軍的許多珍貴場面。既有史迪威、陳納德等高級將領,也有孩子、平民和普通軍人。

  照片長期保存在美國國家檔案館,2010年起,中國民間人士章東磐等自費來美整理出了所有中國遠征軍及美國盟軍的影像資料,複製超過2萬3千多張照片,回國製作,先後在中國的深圳、騰衝、重慶、杭州、北京、台北和美國華盛頓特區、檀香山和五角大樓等地展出,讓世人從此了解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友誼和合作。

  “我特別感謝這些民間人士。正是他們對歷史的熱愛,對歷史真相的尊重,促成他們做成了這件美好的事情,並將許多素不相識的人們聯繫在一起。”伊斯特布魯克説,一些軍人的後代,通過圖片找到了自己的父輩和祖輩,又找到了父輩祖輩戰友的後代。他們中的一些人結伴到中國,到父輩祖輩作戰犧牲的地方憑吊。

  作為美軍少有的中國通,史迪威與中國隔不斷的情緣起于1911年。伊斯特布魯克曾在一篇回憶外公的文章中寫道,“那時清王朝剛結束,在菲律賓服役的外公有機會去中國逗留了17天。他從上海登陸,去了香港,然後再到廣東廣州和廣西梧州。”

  當年28歲的史迪威並不知道他會在今後4次重返中國,其中有3次攜帶家眷,在中國一共住了12年多,他的中文名字史迪威就是一位他稱為管先生的家庭教師取的。

  上個世紀90年代,重慶市政府在史迪威曾經的舊居兼辦公室建立博物館,並豎立了他的半身雕像。館內陳列了他的生活用品、軍裝和手稿等。2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按照時間順序,分別為“史迪威與中國”、“征戰印緬”、“飛虎空軍”、“駝峰飛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友誼長存”等六方面內容,記錄了史迪威將軍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中國人民永不忘記朋友,更記得美國對中國的幫助和兩國之間的友誼。“伊斯特布魯克説。

  同樣畢業于西點軍校的伊斯特布魯克,以上校軍銜退役。他還向記者回憶了難以忘記的外公如何幽默和慈愛。

  “外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在外人眼裏,他是著名的將軍,威名遠揚。而在我與他一起生活的短暫時間裏,記憶中全是他的幽默和慈愛,説不完的笑話,玩不夠的遊戲。”

  史迪威1944年底從中緬印戰場回美後,與4歲多的伊斯特布魯克及家人住在太平洋之濱的卡邁爾家中,那是史迪威家庭上個世紀30年代從中國回到美國後修建的。1946年10月,史迪威因胃癌在舊金山病逝。

  在年幼的伊斯特布魯克記憶中,“外公就是一個特別、特別慈愛的老人,特別幽默,他非常愛家,愛家裏的每一個人。他的言行影響了我的一生。”

  伊斯特布魯克説,外公在中緬印戰區寄回來的家書中多次提到,很想回到卡邁爾,與家人呆在一起,最想整理院子,侍弄植物。

  伊斯特布魯克總會想起那個星期天的故事。“星期天早上照例是外公講笑話和我玩的時間。一次,我正聽得高興時,一名軍官來找外公,在樓下等候。外公很不願意丟下我,但又不得不去。我還記得他説,‘我必須得下去一會,如果5分鐘以後我還沒有回來,你就下來斃了他(軍官)。’” (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