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沂“三增三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8-13 04:32:1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滿東廣高飛

  “蘇北農村作為欠發達地區,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建立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機制。我們的辦法就是緊緊扭住‘集體增資産’這個牛鼻子,以集體增資産帶動群眾增收入,建強基層黨組織。”在跑遍了全市253個行政村後,加快村級科學發展、建設全面小康的路徑在江蘇新沂市委書記趙立群的心中逐步明晰起來。

  2013年3月,新沂市出臺“三增三強”工程文件,改變原有幫扶機制,鼓勵各村用市場杠桿,整合配置資金、資源,採取多種形式壯大村集體經濟,用發展“鑰匙”打開基層矛盾之“鎖”,進而實現了“班子增活力、集體增資産、群眾增收入,基礎設施強、服務陣地強、民主管理強”的目標。

  新沂市“三增三強”工程首批選取20個村進行試點,2014年在全市全面推開。截至目前,該市全面消除集體收入“空白村”,253個行政村中,8成以上村實現集體收入超10萬元,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

  新沂的探索實踐,趟出一條蘇北村級科學發展、建設全面小康的嶄新路徑。

  出臺23條措施——助力鼓起集體“錢袋子”

  炎熱的七月,在新沂市雙塘鎮段宅村,記者看到村黨支部書記支玉剛正忙著做水稻田間管理。

  “借‘三增三強’的東風,短短3年,我們村集體資産就達到300余萬元,其中可經營性資産1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5萬元。”談起段宅村的變化,支玉剛滔滔不絕,“有錢好辦事,能夠及時響應群眾訴求,幹部的威信自然就上來了。”

  段宅村位於新沂與山東交界,一直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村集體多年零收入。像段宅村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在新沂,2012年前有50多個村集體收入不足萬元,有的幾乎為零,被群眾戲稱為“空殼”。集體經濟一窮二白,讓基層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難硬氣。

  做強村集體經濟,必須因地制宜,實現可持續發展。新沂市農工辦、國土局、財政局等10多個部門合力幫助各村共建,制定23條具體的幫扶、支援、獎勵措施:對有效運營的標準化廠房,經驗收合格,一次性享受市財政12萬元補助;對村集體資産進行改造、擴建、修繕實現運營增收的,按投入的30%給予獎勵;鼓勵各村充分利用市場杠桿,整合配置資金資源,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率先“突圍”。

  目前,全市253個村因地制宜建設標準廠房、發展合作經濟、成立實業公司、發展服務經濟、開展招商引資等,實施各類項目611個,7成以上村成功摘掉“空殼村”帽子,年收入突破20萬元,市財政如期兌現555萬元獎補資金。

  據統計,2014年全市實施村級道路、供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300多項,投資近6億元,廣大群眾暢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

  形成六大機制——選準管好發展“領頭羊”

  “選準一個人,帶好一班人,搞活一個村。”新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遠朝告訴記者,新沂市研究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初步形成檔案管理、任免通氣、正常退出、教育培訓、監督評價、考核激勵六大機制。開辦“村官學校”,將村級幹部培訓列入全市幹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通過主體班輪訓、村官大講堂等形式,村支書、村主任每年培訓不少於2次。同時進一步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為村黨組織書記辦理養老保險,並將考核報酬與村集體新增經營性收入掛鉤,極大提振村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

  “不能帶民致富,那還當啥村幹部?”高流鎮耀南村村幹部率先示範種植100多畝花木,還自學“充電”,邀請專家給村民授課。幹部帶好頭,群眾有勁頭。如今,耀南村花木種植基地已有5000多畝,花木成了村民的“搖錢樹”。

  新沂市委組織部組織科長陳愛澤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村幹部的管理監督,該市還推行村幹部問責制,去年以來,該市先後調整不稱職書記11人,按照問責規定對2名村支書進行免職處理,選派“第一書記”28人,選拔113名高校畢業生到鎮村工作。

  實現“六個不出村”——建強用好服務“主陣地”

  在馬陵山鎮高原村,村民自發組建“高原紅藝術團”為大家義務演出,每到晚上村綜合服務中心熱鬧極了。

  “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是服務群眾樹形象的主陣地,更是錘鍊幹部轉作風的大平臺。”楊遠朝説。

  幾年來,新沂市統籌城鄉資源,按照不少於300平方米的建設目標,組織機關、企業包挂幫扶,先後籌集資金6000多萬元,全面完成197個行政村綜合服務中心的改建擴建任務,初步實現服務區域最大化、辦公面積最小化、社會效益最優化。目前,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務,實現審批辦證、小病治療、農技培訓、資訊諮詢、日常購物、文化娛樂“六個不出村”。

  村部建成了,關鍵怎麼用。該市推行村幹部坐班制,村綜合服務中心每天都要有一組黨員、幹部值班;每天安排兩名值班人員,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帶班,主要負責做好黨員群眾來村辦事的接待、指導和服務工作,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每天的村幹部值班人員名單及手機號都會挂在墻上。“以前村幹部不坐班,去辦事找不到人;現在有了村幹部坐班,辦事更順當了,感覺我們和村幹部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棋盤鎮棋盤村村民馬淑梅告訴記者。

  構建基層民主協商——

  紮緊制度“籬笆墻”

  眼下,阿湖鎮練馬村石榴長勢正旺。“房前屋後種植石榴樹和柿子樹,是經村民代表們廣泛徵求意見、多次反覆商量後決定的,大夥都很支援。”阿湖鎮練馬村村民代表徐夫貴是村民代表,介紹了“果樹進村”的緣由。

  今年以來,類似練馬村這樣的集體協商活動正在新沂農村廣泛開展。

  新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聞高潮介紹説,全市正逐步建立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基層民主協商體系,切實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決。

  為防範集體資産流失,新沂市對集體“三資”全面推行“村賬鎮管”制度,凡是村級重大工程項目、大額開支、重要資産處置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群眾全程民主參與,全程跟蹤監督,讓“三資”在保值的同時增值8000多萬元。該市還建了“村級集體‘三資’管理系統”,集體資産或集體資源性資産發包,必須在群眾監督下公開拍賣或公開競標,上級部門也可實時查詢、動態監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