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農業技術支援
- 發佈時間:2015-08-12 14: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越南諒山地區的葡萄夏季成熟,而成熟前卻是病蟲害最易爆發的時候。中國廣西農業科學院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研究員黃江流,現在每個月都要去一趟諒山,親自查看葡萄長勢,併為那裏的種植戶提供技術幫助。
2009年春,廣西農業科學院與越南農業部門合作,在諒山地區建設葡萄種植技術示範基地。
“諒山位於越南北部,過去從沒成功種過葡萄,這個項目打破了歷史。”黃江流説,“我們已在周邊地區開展小範圍技術推廣。現在,每個種植戶每畝成本約為3000元人民幣,而收入可達1.7-1.8萬元人民幣,相比當地其他的農作物收入高出很多。”
廣西的氣候等條件和越南相近,並有較為先進的葡萄種植技術,而越南每年需要進口大量葡萄和葡萄酒。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是越南當地政府迫切需要的技術。
黃江流説:“通過雙方合作,能夠填補空白,幫助當地的農戶增加收入。”
葡萄種植初期投入較多。為減輕當地農民負擔,基地技術人員動手製作簡易葡萄架;為更好地交流指導,技術人員還自學越南語。
“我們正在和越南方面探討立項葡萄酒釀造技術項目,彌補越南在這一方面的短板,延長産業鏈條。”黃江流説。
中國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希望參與其中的各國和各地區獲得共贏。越南正是“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
隨著中國《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的發佈,中越雙方的農業合作也被進一步推向深入。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其中不乏農業國家及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的國家。農業項目一般啟動較快、易得民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農業領域合作往往容易率先實施。
近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還在更多領域和東南亞國家進行項目合作,提供適合當地的農作物品種和技術。
廣西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處副處長呂榮華説:“我們在越南建立了‘中越農業綜合示範基地’,在寮國、柬埔寨、泰國也有水稻、蔬菜等農業技術合作項目。這些項目不僅為當地提供適合生産的農作物品種,還提供配套的栽培技術。”
“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地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其中,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四國糧食自給能力不強,特別是後兩國糧食缺口較大。抗旱新品種、旱作農業技術,為當地所迫切需要。
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區,陜西楊淩是中國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在支撐和引領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方面具備優勢。
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國際合作局局長明濤介紹,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楊淩廣泛開展與中亞各國的農業技術合作,建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派遣農業專家,開展農業職業教育、技術培訓,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高農業生産技術,擴大農業生産,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今年,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旱作農業及節水灌溉技術聯合實驗室開始建設。這一實驗室將以“一帶一路”乾旱半乾旱地區為重點,開發節水灌溉技術與裝備,整合旱作與灌溉農業技術,構建旱區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建立區域農業高效用水模式,在2020年建成後,將支撐引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旱區現代農業發展。
此外,楊淩還將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建設“絲綢之路現代農業研究中心”,投資14.5億元人民幣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設立每年額度1500萬元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專項資金。
楊淩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援外培訓工作,增設了上合組織多邊班和中國-伊拉克雙邊班,共招收沿線10個國家的50名學員前來學習交流。
“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東盟培訓中心,每年有計劃地為東南亞國家培養農業技術力量,使其回國後帶動更多農戶,更有效地提升當地農業技術。”呂榮華説。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更多平臺和基地的建立,中國的農業技術正在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幫助有需要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升農業發展水準。(記者姜辰蓉 程群 劉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