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放眼內貿:暢流通 重需求

  • 發佈時間:2015-08-11 15:31:4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明 欒國鍌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商報:此前流通領域被視為社會再生産的“終端環節”,認為其不創造價值。而今,資訊技術讓流通也成為價值的增值過程。在居民消費方面,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成為消費主流。那麼,內貿領域如何實現增長動力重構?

  趙萍:內貿流通業的動力重構必須借助“網際網路+”。一是外部增長壓力加大,內貿流通業不進則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消費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流通業也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電商對實體流通業的衝擊顯而易見,2014年網路零售額增速高達49.7%,創新乏力的實體流通業增速則連年下降。二是消費行為發生巨大轉變,內貿流通業適者生存。截至6月底,中國網民人數達6.68億,手機網民5.94億,消費者生活方式網路化,購物時間碎片化,實體流通企業不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將會被甩得更遠。

  實體流通業要實現增長動力重構,必須浴火重生。一要擺脫“二房東”的粗放經營方式,回歸零售精神。探索自營,在自營中了解消費者、市場及競爭對手。根據市場需求決定經營商品種類、價格策略和行銷手段。二要認識網際網路,用網際網路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方式,實現商品與服務、前臺與後臺、線上與線下的數字化,改造現有供應鏈,為網際網路經營創造條件。三是要建立與消費者實時互動的渠道。隨時與消費者互動,根據消費需求個性化和多樣化特點,按需定制,不斷創新服務手段和服務內容,改善購物體驗,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來有為:消費需求是新經濟增長點形成的直接動力。目前中國居民消費需求正處於從住行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的轉換期。在新的發展階段,文化、旅遊、教育、培訓、健康、養老、家政等服務需求將明顯上升,産生大量新的經濟增長點。

  過去,中國多數企業通過大規模標準化的方式批量生産、全球分銷。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體驗性、多樣化需求增加,企業須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充分發揮網路化、智慧化、服務型製造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更快更好滿足個性化需求等方面優勢,推動製造方式、物流方式和服務方式變革,進而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龔曉峰:一是通過醫療、社會保障制度等領域的改革加強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穩定性預期,提高其消費能力。同時,通過養老、醫療保健、資訊消費等産業的培育,挖掘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費潛力。二是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對生活方式、商業模式的促進作用,完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促進資訊通信技術與各行各業融合,通過搭建資訊服務平臺、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營造有利於內需發展的金融環境,帶動新型資訊消費。三是逐步消除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集團保護主義造成的要素配置方面的障礙以及消費便利方面的障礙,深化改革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東艷:促進生活服務領域電商發展,支援生活服務電商平臺建設,向居民提供便利服務,促進虛擬消費進社區;加強農村電商流通體系建設,促進虛擬消費進農村。加強農村商務資訊服務平臺建設,引導和促進電商企業向農村發展。促進農産品電商發展,鼓勵探索“産地+平臺+消費者、電商+冷鏈快遞物流+智慧終端取貨”等模式。

  禚連春:傳統流通業存在流通鏈條過長、中間環節加價多等弊端,導致庫存積壓、無法有效滿足消費者等。基於資訊技術的流通,特別是電商的發展,有效緩解了上述問題,“零距離”的供需對話讓市場需求的導向作用更加明顯,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促使生産企業優化産能和實現轉型。基於網際網路的流通將成為更加高效的新動力。

  楊立強:在內貿領域,要進一步推進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打破地方分割和行業分割,消除內貿發展的障礙和壁壘;挖掘城鄉潛在市場,提供個性化定制産品和服務;推進內貿流通管理體制改革,降低內貿交易成本。

  鄭玉鴻:一方面,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誠信體系、健全法律法規等,這些都是內貿由量變到質變的前提;另一方面,需要企業和産品轉型升級,從模倣式生産轉向産品研發創新,從生産導向轉向市場和品牌驅動,這是增長動力重構的核心要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