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刊渲染中國用漁船建海上民兵網 推進南海東海戰略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8-11 07:03: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日本《外交學者》雜誌10日稱,中國用漁船建立了一個海上民兵網路,這支龐大的準軍事力量被用來與海軍一起,推進北京在南海和東海的戰略目標。

  報道稱,中國擁有20萬艘漁船,運營著世界最大的漁船隊。其商業性産業雇用了1400萬人,佔全球漁民總數的25%。他們接受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漁船則裝備先進的電子設備,包括通訊系統和雷達,可與中國海警等互動。很多船隻還配備衛星導航,能夠監測和傳遞船隻方位,收集和報告海事情報。海上民兵還給中國軍艦提供後勤支援,例如2008年5月,民兵漁船曾給浙江省附近的兩艘軍艦運送彈藥和燃料。

  該雜誌稱,國際法規定,平民和民用目標不應受到武裝攻擊。中國海上民兵網路的絕對規模和範圍使戰場空間複雜化,令對手陷入政治困境之中,不得不在海上危機或海戰中對中國採取更謹慎的行動。區分合法漁船和那些支援中國海軍的民兵船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悲劇發生,被摧毀的任何武裝漁船都將成為中國爭取同情的宣傳牌。文章由此呼籲,海上民兵構成的挑戰需美國及盟軍擴大軍力,包括軍艦、潛艇,特別是無人機等來應對這一“威脅”。

  “日本漁船的電子設備比中國的先進得多,難道它們也是準軍事力量?” 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這樣質疑道。他10日對《環球時報》説,中國漁船沒有武裝,排水量大的幾百噸,小的只有50噸。為軍艦運送彈藥需要專業化船隻,不可能是漁船。遠洋捕魚肯定需要導航等技術不斷發展,但絕不是用於偵察。

  張軍社説, 日媒這篇文章的內容和觀點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在處理東海和南海爭端時,中國一向主張和平解決,不會派軍艦。在和平時期,中國也不會將漁船用於軍事目的。中國漁船在東海和南海海域捕魚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難道讓中國政府限制漁船活動不去捕魚?這不可能。

  【環球時報記者 王天迷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