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科企共贏築橋梁

  • 發佈時間:2015-08-10 02:32:1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娟

  每天早晨6點動身趕到位於長沙望城區農村的企業育種基地,在田間一待就是整天;晚上趕回學校,給本科生上課;週六不休息,指導碩士研究生的學業。這是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唐文邦這兩年以來的工作“新常態”。

  在學校,唐文幫仍是學生眼中敬職敬責的好老師;在企業,他成為湖南希望種業有限公司不可或缺的首席育種專家。雖然忙得連軸轉,可是,這種快節奏下的高效率,讓唐文邦感到身心愉悅。用他的話來説,自己從紙上談兵的論文中解脫出來,把科研成果寫在大地上,真正實現了産學研一體化,看著自己選育的水稻品種從實驗室走向農田,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了、有出息了。

  唐文幫的變化,源於兩年前學校與湖南希望種業簽訂的合作協議。

  到公司育種,不談錢,圖啥?

  “我和唐老師合作從沒談過給他多少錢,我直接送他一些股份,讓他成為公司股東。育出好品種,公司賺錢了,自己也就賺了。當時,唐老師差點辭掉高校工作,專職到我這兒育種,硬是被我給勸住了。”希望種業董事長丁新才笑著告訴記者,就算給了唐老師一個金飯碗,也不能讓他丟了鐵飯碗。

  42歲的唐文幫,畢業于湖南農業大學並留校任職,這些年選育了不少好品種,是湖南省中青年育种家代表。可是,是什麼讓這位擁有良好待遇、受人敬重的社會地位的大學教授差點兒就從高校辭職呢?

  唐文幫説,育種多年,一直以來,面臨的困惑是雜交稻高産米質卻不高,高産和優質之間,自己今後到底該往哪個方向去使勁?

  “高産難道就不能優質?常規稻的米質可以提高,雜交稻同樣也可以有好品質。做到了高産優質,米好吃也好賣,自然就受農民歡迎。”在丁新才看來,商業化育種不只是把育種交給企業去做,而是企業要面向市場、面向農業、面向農村、面向農民育種,選育農民喜歡的品種。

  “所以,公司一直把農民對種子的需求作為育種的方向,目的是降低農民種植成本、讓農民種出既好吃又好賣的稻米。”唐文幫説,到公司育種,並不是為了掙更多錢,而是被希望種業商業化育種的理念和做法打動了,他希望利用公司提供的平臺,選育出更多受市場歡迎的品種。

  於是,合作之路開啟。2013年,湖南農業大學和希望種業簽訂了一份校企合作協議,公司每年給學校38萬元的技術合作經費,其中18萬元由唐文幫作為課題發展基金。唐文幫在完成教學、科研工作之外,進行品種選育等研發工作。研發成果,獨家經營權歸屬公司,公司按每公斤0.6元提成給學校作為品種權費。

  學校、企業、個人“三方”共贏

  合作協議簽訂之後,學校從企業獲得技術合作經費和品種權費,一方面解決經費緊張的局面;另一方面,學校從企業獲得長期實習的基地,有助於科研成果轉化、實現産學研結合的根本目標。

  企業則利用學校的優秀育種人才、種植資源和現代生物技術方面的成果,育種效率大大提高。記者了解到,在目前種業低谷的大背景下,希望種業引進的多産育種人才讓其軟硬實力大大增強,銷售業績成倍增長。在去年湖南官方舉行的一次新品種拍賣會上,競拍單價最高的品種就是出自希望種業。

  唐文幫説,對他個人而言,到企業育種後最大的好處是,緊盯市場選育品種,思維開闊了,思考問題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我以前一直搞傳統育種,對現代分子育種持懷疑態度,如果不是到企業來,自己很難邁出這一步。”

  這一變化始於希望種業與湖南農業大學以及中科院現代化研究所的一項關於低鎘品種選育的合作。“現代化研究所通過分子檢測,給我提供了3個低鎘標記的材料,沒想到,只要是被標記的品種在我的試驗田里長出來檢測後鎘含量確實就低。這使我不得不承認,現代化育種技術的科學性。”唐文幫告訴記者,由於鎘低積累水稻品種選育最終是解決的是生産中的實際問題,三個合作單位有著明確目標,分工協作,發揮所長,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選育的兩個品種都被推薦為2015~2016年湖南省低鎘應急招標品種。

  “一直以來,公司與學校的合作局限于品種買賣,屬於簡單的‘交易’;現在才是真正的‘資源共用’、三方共贏的實質性合作,我希望這樣的合作越久越好。”丁新才説。

  育種、育人兩不誤

  作為教書育人的農大教授,兼職到企業育種,會不會影響本職工作而耽誤學生學業?

  唐文幫告訴記者,到企業育種後,由於有了更好的育種平臺和專業隊伍,其科研成果的數量和品質遠遠超過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而他對學生的培養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學制3年的碩士研究生半年時間上課,一年做實驗,一年到公司實習。

  “如果學生沒有到公司實踐的機會,育種就等於白學了,畢業後難以找到相對應的工作,即使從事育種工作,也幾乎要從頭學起。”唐文幫説。

  唐文幫的碩士研究生雷冰告訴記者,唐老師在選育品種的同時也在培養學生成才。由於學校與公司的合作協議,他在公司實踐,除了50元/天的科研補助,他還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熟練掌握整個育種的流程和具體操作。

  “學生‘早入行’才能‘早得道’。育種與育人二者並不矛盾,沒有長時間的實驗和實踐,種子選育不出來,人才也培養不出來。學生跟著我進企業、下基地,直接面對市場和生産實際,才會成長得更快更好,獲得社會更多的認可。”唐文幫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