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最好的草種就在我們身邊

  • 發佈時間:2015-08-10 02:32:1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繆翼

  足球場、高爾夫球場,綠草如茵,平整得像地毯,然而,“這基本都是選用的高羊茅、黑麥草、早熟禾等洋草種。”青島海源草坪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潔峰告訴記者。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草葉分會會長盧欣石介紹,目前,我國飼用牧草草種80%依賴進口,草坪用種98%依賴進口,與國産本土草種相比,洋草種顯然已經佔領了絕對優勢。

  不得不承認,價格高昂的進口種子的引用,給生活在貧瘠土地的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洋種子對土壤環境適應性差,這對環境無疑也是一種挑戰;進口草種比例的居高不下,令行業的自主權喪失……那麼,是因為本土草種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呢?對於基本“依賴進口”的局面,育种家是打退堂鼓,還是激流勇進呢?

  洋草種看上去很美

  盛夏時節,城市綠化景觀草坪的草長得鬱鬱蔥蔥,顯然這是洋草種的“傑作”。

  然而,洋草種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實則不然。走近仔細觀看卻會發現,多處草坪被踩踏得斑駁不堪。據園林工作人員反映,洋草種非常“嬌氣”,也很“燒錢”,春秋兩季一週至少需要修剪兩三次,夏季蟲害高發要一月打兩次藥,冬季乾旱還要兩三天澆一次水,平均下來,每平方米要用到1噸~2噸水。“洋草坪的引種價格非常高,而且為了降低移栽後‘水土不服’的程度,往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澆水施肥。”據孫潔峰估算,每畝草坪每年大約需要1萬元保養費,且五六年就要更換一茬,“高投入、高能耗,要不得。”

  “在過分依賴進口草種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檢疫不過關、轉基因不過關、氣候不適應等問題而給草業帶來不確定因素和大面積的損失。”盧欣石呼籲,讓本土草回歸大眾視野。

  本土草種被看好

  其實最好的草種就在我們身邊,本土草品種是從當地自然生長的草種中馴化或選育而來的,無論是對土壤、氣候,還是水文的適應上來説,都會比進口草種更具優勢,只要因地制宜調整育種思路即可。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56%,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5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對此,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錢瑞霞表示,“改良和選育適合不同區域的本土草種,是支撐這一宏偉目標實現的基礎。”

  據了解,我國目前現有的牧草品種和國外的一些品種品質不相上下,那麼為什麼本土牧草只有20%的市場佔有率呢?産量是關鍵。美國牧草品種的育種目標就是高産,一般收割五六茬,産量依然很高。而我國牧草品種的選育,更注重抗性,供應能力跟不上。“基本上第三茬之後,産量就大不如前了。”孫潔峰告訴記者。

  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草”,縱然目前我國本土草種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但是實際存在的“主場優勢”不可忽視。

  “是時候建立本土草收集、研發體系了”

  “時至今日,引進外來草種的嘗試,尚未收到良好的效果。”盧欣石説,“實踐結果表明,發展我國的草牧業,必須培育本土的草種。”

  在本土草種創新和保護的路上,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草”)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記者電話採訪蒙草的科學家時,他們正在草原深處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是時候建立本土草收集、研發體系了。”

  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原生植物種類有2000種~3000種,被蒙草收納入庫的草種,目前已有1600種~1700種,四大類型草原原生植物的數據庫已接近完整。蒙草正將各地的原生植物研究、激活,通過自然選擇,選育出其中的佼佼者。基於這樣的種質資源儲備,蒙草正在構建一個強大的數據庫。未來,中國北方的版圖,當你用經度和緯度鎖定一個點,蒙草就會提供出該草原適應生長的草種的種類和最科學的修復方法。“對於這些基礎性的工作,總要有人來做。”在蒙草的科學家看來,內蒙古獨特的地理區域造就了節水耐旱、耐寒、耐鹽鹼、耐貧瘠的本土草種,“我們已經從草原上選育數百種通過組織培養、選種和育種,研究出抗旱節水綠化效果最好的草種,比普通的草能節約90%的水。”

  面對本土草種創新和保護的提議,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贠旭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爭取實施草業良種工程,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完善評價測試體系,加強草種繁育基礎設施和條件建設,建設一批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牧草種子良繁基地;發佈財政補貼指南,支援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産加工水準高、技術服務到位的制種企業,推動草種産業搭上現代種業‘高鐵’,加快草種‘育繁推’一體化進程;強化新品種審定和種子認證,監管市場行為,期望形成草種保、育、繁、推、管全面發展新格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