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九成“洋種子”佔領草坪 國産草種坐失千億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8-03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雯  責任編輯:張少雷

  “城鎮化這些年來,你所能看得到的草坪綠化、球場草地,可以説99.5%都被‘洋草種’佔領,而相比國內本土草種8-10年的生命,洋草種只有4-6年,且多用80%的需水量。”8月1日,在“現代草種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而在牧草方面,八成以上都是洋種子”。

  事實上,草業具有生態涵養、景觀綠化、牧草飼料三種用途,在後兩種用途中,國産草種已經全面淪陷在“洋種子”的汪洋大海。

  面對洋種子步步進逼,“是時候建立我們國産草種的收集、研發體系了。”草原生態專家、內蒙古自治區前農業廳副廳長紀大才説,“發展我們國産的綠色。”

  如今,相關措施已行動起來。記者獲悉,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7.2億元,在實施草原補獎政策的8個牧區省份實施建設現代草業發展草牧業實驗試點項目,其中預算2000萬元用於草業發展貸款貼息試點。

  我國草種年需30萬噸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進口苜蓿種子1881噸,2014年進口量達到2462噸,增長31%。

  在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看來,起步晚、發展慢、“育繁推”各自為戰是中國草種業當前困境的原因。

  “當前我國草種年需求量約30萬噸,加上進口草種,目前我國草種缺口仍在7萬~8萬噸左右。”馬有祥説,“在草種質資源保護建設方面,本地種質資源收集不廣泛,在育種方面缺乏鼓勵調動科學家育種積極性、保護智慧財産權的實在政策,在良種推廣方面,草種市場發育不成熟,草種品種權保護執法力度不足。”

  “事實上我們的科學家推出的品種很多,但真正下大田的不多,這是‘育’跟‘繁’銜接問題,而説到‘繁’,沒有認證制度保障的話,很多公司、社會資本是不願意投錢進入的,”百綠國際草業總經理陳谷告訴記者,“不像國外,我們國內沒有商業育种家,那麼研究出的産品還存在産權界定的問題,同時,如何理順商人與科學家間的互信合作關係?如何才能既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又保護其智慧財産權收益,還能讓商人應有受益?這些都是草種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國産草種退化形勢嚴峻

  一方是對國內草産業已成圍城之勢的“洋種子”,一方是試圖衝出“圍城”再造天地的國産草種業。

  “從生態産業來看,現在正處於爆髮式增長中,每年中國用於生態修復的投資已超過1500億元,市政園林綠化投資超過2000億元,加上地産園林投資的話,每年生態環境建設的投資已超過4300億元。”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這樣大的市場上,草坪綠化種子卻被‘洋種子’把持著,並且産生更高的耗水量”。

  在巨大的市場面前,草種行業開始立起發展“鄉土草種”的旗幟。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鄉土草種’的意思就是在當地施用當地的草種植物,原理是只有本地草種才更適應本地生態環境,比如説耗水量高的‘洋種子’,實際上它在自己國家就不存在需水更多的問題,而到了我們國家尤其是華北地區,需水量上來了”。

  北京的APEC會場場地,就是使用了原生於北京的本地“鄉土”草種。

  “應該説國産草種也有劣勢,比如説景觀綠化方面,它需要一定的株距以給其生長空間,這樣視覺上看起來是沒有種滿的樣子,不美觀。”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俊剛告訴記者,一般要在第二年、第三年才能顯現視覺效果,另外從牧草角度考慮,進口牧草種檢驗檢疫標準十分嚴格,幾乎不用考慮疫病傳播問題,所以一些大的養殖場都是選用進口牧草種。

  作為一名以開拓鄉土草種為業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副總經理,高俊剛幾乎熟知從內蒙古到北京所有本地草種的分類和名稱,同時為本地草種的退化速度而震驚。

  “國産草種的退化形勢十分嚴峻。”他説,“我們在地方收集當地草種中發現,比如説當地原本有一百種草,但如今只能收集到二三十種了”。

  “是時候建立我們國産草種的收集、研發體系了。”紀大才説,“鄉土草種”既要創新、更要保護,我們應該發展“國産綠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