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創新創業的“夢工廠”

  • 發佈時間:2015-08-10 02:31:2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肖力偉胡明寶

  這是一座承載著中華農耕文明的古城!4000年前,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后稷就在這裡“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這又是一座為現代農業科技而生的新城!18年前,全國唯一的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在這裡正式掛牌成立。

  18年來,楊淩示範區肩負著探索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的重任不斷前行。

  18年後,楊淩1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處處瀰漫著科技的氣息,“現代農業看楊淩”成為楊淩示範區立區之本。

  現如今,這裡滿區科技,一城“專家”。從一座座農業示範園區的科技引領,到一個個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帶動,再到一家家農莊農戶的具體實施,楊淩的農業科技如陽光普照般播撒在神州大地上,綻放著萬千精彩與輝煌。

  每塊地都是示範田

  “楊淩”“農業”“科技”因承載著國家使命而緊密相聯。走進楊淩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聽到談論最多的就是他們在如何應用農業科技。“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已經融入“楊淩人”的血液。

  在楊淩的田野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44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共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他們的背後都有一個專家團隊,他們的耕地既是農民增收的經濟田,又是農業科技成果的示範田。

  陜西楊淩錦田果蔬專業合作社位於楊淩示範區揉谷設施農業基地,基地現有面積709畝,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瓜果。合作社理事長李海平告訴記者:“合作社的發展得益於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依託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資源,合作社在自有基地裏進行引種試驗示範,從上百個品種中選育出最好的交給農莊、農戶的社員去種植,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推廣生産新技術、新模式。”

  據李海平介紹,合作社選育的大棚葡萄新品種可以提前40天上市,農戶一畝毛利潤達到2.4萬元。目前,合作社年産各類果品約300萬斤和各類蔬菜400萬斤,示範帶動周邊農戶150余戶,入社社員在當前瓜果銷售不暢,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平均畝收入還能達到1萬多元。

  從農業科技創新到農業科技示範推廣,楊淩示範區堅持“立足陜西、聚焦旱區、面向全國”。截至目前,楊淩示範區已在全國18個省區140個市縣佈局建立了207個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年示範推廣總面積達5200多萬畝,年實際推廣效益141.8億元,為支撐和引領旱區現代農業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座座現代農業設施大棚如雨後春筍般在楊淩拔地而起;一排排採用了矮化自根砧技術的蘋果苗木在千陽3600畝基地裏茁壯生長;無論是生長在甘肅涼州管道裏頭的清新蔬菜,還是河南南陽播撒下1000萬畝小麥良種,18年來,從陜西到山西、甘肅、河南、寧夏等全國各地,乃至中亞各國,楊淩的農業科技陽光雨露般滋潤著大地的萬生萬物,茁壯成長。

  走出去的都有“專家”頭銜

  在楊淩示範區,“專家”專利不只屬於那些在高校、科研院所的老師們,還包括那些具體從事農業生産的勞動者,他們已經成長為科技成果應用的“土專家”,也包括為解決科技推廣最後一公里問題而培育出來的“科技二傳手”。

  “從2004年起,楊淩示範區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科技培訓,為陜西乃至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援和人才保障。截至目前累計培訓農民23萬人次。”楊淩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郭社榮如是説。

  經過楊淩示範區現代農業技術培訓考試獲得農民技術職稱證書的徐絨莉聯合其他有技術的婦女組建了一個30多人的“楊淩女子嫁接服務隊”專門從事各種雜果、花卉及苗木的嫁接工作,常年在陜西、甘肅、新疆從事嫁接服務。

  徐絨莉告訴記者:“我們服務隊的成員每人都派發一個印有‘楊淩果蔬技術服務隊’的杯子,大家在外邊接活的時候,這個杯子都成了我們的一張名片,僱主更願意接受我們的嫁接服務。現在我們每個人的年收入達到了3萬元。”

  “現在大約有1000多名楊淩本土農民技術員常年在省內外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楊淩農科’的品牌初步形成。農民技術職稱證書成為楊淩履行國家使命,擴大科技示範,提升影響力的一張亮麗名片。”郭社榮説。

  十年來,楊淩頒發的農民技術職稱證書成為示範區對外農業技術推廣的典型招牌,先後有近2萬名農民參加了示範區組織的果樹管理等5個專業的評審,累計已有7400余名農民獲得了楊淩示範區頒發的農民技術職稱證書。

  走進來的視此為創新創業者的“夢工廠”

  作為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楊淩聚合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農科教優勢資源,具有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政府搭建的創業平臺。這裡無疑是農業創新創業者的夢工廠。

  為引導資源要素向楊淩集聚,楊淩示範區通過機制創新,打造了8個包括現代農業創新園在內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形成了農産品加工等多個富有特色的産業集群。

  在楊淩示範區,可以見到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創業者。有“北漂”、白領,甚至還有企業家、飛行員。雖然身份千差萬別,但他們現在已經都是“楊淩人”了。北京青年王小鐵就是其中的一位。2012年,王小鐵放棄百萬年薪,帶著夢想和1000多萬元來到楊淩,創立了陜西百恒有機果園有限公司。他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其中400余畝有機生産園,50多畝新品種選育園。盛果期當年收入200萬板上釘釘。看著鬱鬱蔥蔥的果園,王小鐵志得意滿。

  當被問到為何選擇楊淩進行創業時,王小鐵説:“楊淩自然條件優越,科技資源集聚,政府營造了良好投資環境,保證了農業企業的安全。”

  “為服務現代農業的産前、産中、産後環節,在生産、銷售間架起橋梁和紐帶,楊淩示範區農業局積極推動建立農業協會。目前,示範區已成立食用菌協會、飼料協會等6個協會,有效地促進了各經營主體之間的交流協作。”楊淩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魏建峰説。

  現如今,楊淩示範區在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現代農莊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充分發揮示範區農科教、産學研、農工貿相結合的整體優勢,帶動了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的大發展。2014年,楊淩示範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建園前的4072元增加到14046元,實現連續6年增長位居陜西省第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