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熊市”蘊藏大量商業機會

  • 發佈時間:2015-08-08 15:29:58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易蓉

  人物簡介

  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此前自1999年以來,一直擔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1997年至1998年任職美林證券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1996年,他在美國華盛頓的世界銀行擔任諮詢師。1991年至1995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Amherst學院擔任助理教授,講授經濟學和金融市場學。1981年至1985年期間,他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任研究員。

  許小年于1991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1981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産業經濟學碩士學位。1996年他榮獲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孫冶方獎”,以表彰他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研究。許博士的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金融學、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過渡經濟以及中國經濟改革。

  許小年教授日前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戈十”回歸日慶典活動上以“新起點,創新與網際網路”為主題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他認為,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企業經營困難,是我們過去長期依靠投資驅動造成結構性扭曲的結果,去産能化是當前經濟最緊迫的任務。在經濟調整過程中,有大量的商業機會。第一個機會是行業重組,第二個機會是傳統企業的更新換代,第三個機會就是創業。

  中國經濟不靠創新走不下去

  關於網際網路和創新,許小年教授從宏觀經濟談起。他認為,中國經濟走到了今天,不靠創新,已經走不下去了。“看過去一兩年裏的宏觀數據,經濟增長速度在不斷地放慢。雖然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GDP全是7%,但電力指標、運輸貨運量增長率和企業層面等情況都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經濟正在滑入衰退。”為什麼會衰退?他指出,經過了多年高速增長,經濟內部所積累下的結構性問題已經“捂蓋不住”了,表現在宏觀上就是增長速度放慢;在微觀上,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

  衰退的原因是過去透支了今天的經濟景氣。許小年教授解釋,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中國經濟有個斷崖式的下跌,雖然是外部衝擊引起的,但也反映了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如果能利用2008年那個時機,在經濟下跌的過程中,忍受痛苦,進行結構調整,産業升級換代,就不會有今天的困境。

  “4萬億”刺激計劃使本來已嚴重的結構失衡更加惡化,很多傳統製造業部門産能已經過剩、産品技術落後、在市場上找不到銷路,急需更新換代。“但政府巨量投資,又使這些落後的産能、落後的技術和産品得以茍延殘喘,甚至繼續擴張一直到今天。原來經濟中的內在的增長動力減弱了,這個時候需要增強它的體質,我們非但沒有消除導致虛弱的內部結構性弊病,反而是給它注射‘強心針’。這浪費了一次衰退,浪費了一次極好的調整機會。”他指出,今天調整的困難比2008年還要大。

  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依靠投資驅動,當出現過剩産能的時候,企業不敢投資了,依賴投資的增長就掉下來了。出路在哪?答案是去産能化。“如果不把過剩的産能消除掉,價格起不來,企業經營會很困難,經濟就會長期在低位運作。去産能化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這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美經濟的去杠桿化所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歐美發生金融危機的原因是過度借債,杠桿過高,把家庭和金融機構壓垮了。要想經濟恢復,必須把過高的杠桿率降下去。美國去杠桿化從2008年到去年2014年才基本結束。”

  “和金融體系與政府體系中的壞賬相比,A股的場外配資簡直就是小菜一碟。”許小年教授特別指出,A股配資總共有2萬-3萬億,金融體系的貸款餘額是80多萬億,壞賬率如果以10%計算就是7萬-8萬億。“政府融資平臺在執行4萬億過程中積累的債務,才是中國經濟的大隱患。”他認為,儘管社會反響很大,其實A股市場只是中國經濟中的一個小問題。大問題是政府負債,銀行的壞賬,實體經濟中的過剩産能。據説水泥行業的過剩産能是60%以上。“去杠桿的過程和去産能的過程可能會相當長,到底需要多少年?我想3年5年總是要的吧?”

  在這一過程中,許小年認為,企業的首要任務不是發展多快、要做多大、賺錢多少,而是活著。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價值才能顯現。“我喜歡熊市,不喜歡牛市。為什麼?因為在牛市中,資産的價格都被高估,只有在熊市中,資産的公允價值才能夠在市場上出現。所以不要害怕熊市,不要害怕經濟的下行和經濟的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商業機會。”

  利用新技術提高生産效率

  第二個機會是傳統企業的更新換代。觀察基層企業,許小年發現,行業重組是轉型的機會之一。很多中小型鋼鐵公司都要倒掉,這時是購並的好機會。但購並障礙在於地方政府的干預,因此許小年指出,經濟就像自然界,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政府不應阻礙市場購並,不要阻礙企業的倒閉。優秀企業通過並購提高市場集中度,獲得一定的定價能力改進利潤率,實現經營狀況的好轉。

  市場份額比較集中的企業應通過研發推動升級換代。他認為,在行業分散的情況下,中小型企業沒有做研發的力量,只有不斷地集中才有規模效益,只有集中才能有足夠的資源進行研究與開發。他舉例説,中國零售業全年零售額是20多萬億,國有零售商1000多億,但是不賺錢,賺錢的是民營的,最大的也不過500億;而沃爾瑪的年銷售額是4800億美元,我國的傳統行業過於分散,效率太低。“在整合的過程中有多少機會?對於做投資的來説,機會非常多。”

  去年,許小年教授在賓士和寶馬的生産線看到,儘管還未達到工業4.0標準,但車間裏沒有幾個工人,隨處是機器人,工位之間的搬運全部自動化。“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新的技術去提高效率,不必硬把自己套進網際網路思維,而是要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新技術來提高企業的效率。”他指出。

  中歐有位生産縫紉機的校友,在今年上半年整個行業銷售額下跌20%、利潤下跌60%的情況下,他的企業銷售額和去年基本持平,利潤跌幅小于10%。分析此番成就的原因,許小年分享道,這位校友將把電腦裝到了縫紉機上,用電控提高縫紉機的自動化程度,在傳統縫紉工越來越難招的環境下,這位校友早就醞釀産品升級,提高縫紉機的自動化程度,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不需要追求那些高大上的東西,一點一點地的改進,空間非常大的。經濟下行並不可怕,倒逼企業研發,改進産品和技術,提高傳統行業的效率。”他説。

  傳統行業“+網際網路”也可以

  許小年教授指出的第三個商業機會就是創業。但他認為,創業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不是大眾之事,而是小眾之事。網際網路在中國之所以轟轟烈烈,一是因為中國傳統行業效率低,給網際網路公司留出了很大的空間;二是政府管制少,進入相對自由。不過,他認為,傳統行業一樣有創業機會,不一定非做“網際網路+”,“傳統行業+網際網路”也可以。

  網際網路的作用是什麼?許小年教授提醒企業家,於此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網際網路無非是一種更為快捷的傳遞資訊的手段,有助於降低和消除資訊的不對稱。資訊的不對稱會産生交易成本,網際網路的應用因此主要是在交易環節而不是在生産環節。至於生産環節效率的提高,仍然要靠傳統的研發。網際網路用的最多的就是行銷,減少交易仲介,縮短交易鏈條,降低交易成本。新産品和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還得走傳統的老路子。”

  因此,對於網際網路,許小年教授認為,既不要排斥、輕視,也不要産生恐慌情緒,而是要冷靜地沉下心來分析自己行業的業務特徵,有哪些是適合網際網路上做的,有哪些是網際網路沒辦法做的,自己的優勢到底在什麼地方?要不要上網,怎麼上網?他強調,企業家要獨立思考。“傳統企業現在是在恐慌情緒下盲目崇拜,以為我不上網就要死,沒有那回事。很多傳統企業向網際網路投降,我覺得太早了,還沒有認真抵抗呢,就投降了。”

  依然回到零售業的案例,許小年教授列舉做網上銷售做了十幾年的沃爾瑪,投資建自己的網站和電商倉庫,沃爾瑪在中國收購了僅次於京東的1號店,要發展自己的網上銷售。同時沃爾瑪在調整自己的店面結構,通過下沉逐漸減少大型門店,增加中小型的社區店,這些社區店將來就是電商的提貨點和送貨點。“為什麼亞馬遜在美國無法撼動沃爾瑪的統治地位?為什麼電商在日本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許小年教授解釋,日本電商可能競爭不過遍地開花的便利店,而中國電商的快速發展,其中一個原因是傳統零售業實在太落後。“沃爾瑪現在一方面是去做電商,另一方面改造傳統業態,亞馬遜有可能招架不住。”

  他建議企業家,要觀察,不要慌,沉下心來仔細研究,決定今後往哪個方向走。“創新、創業不光是電商一個行業,其他行業也有機會。”他特別指出,要看到在經濟下行過程中政府的改革措施反而是比經濟上行的時候更到位,“最近的取消審批權,最近上市的審批制改為註冊制,都是進步。我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向來評價不高,但給予新三板很高的評價,新三板是第一塊沒有審批制的。什麼樣的企業都可以上,只要有人願意買。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我希望從新三板擴展到創業板,再到中小板和主機板,都搞註冊制就行了,別再審批了。取消發審委,企業只要滿足了資訊披露要求,全都可以上,市場交易就是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你管那麼多幹什麼?政府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保證足夠的資訊披露,使得投資者可以判斷這家企業的狀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