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揮價格“指揮棒” 推動農業轉方式

  • 發佈時間:2015-08-08 07:00:1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個系統部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筆者認為,要實現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宏觀和微觀方面各有一個核心問題尤其值得重視,一是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農村人口結構變化的現實制定實施方案;二是發揮價格“指揮棒”作用,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豐富農業補貼制度。

  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帶來了城鄉人口結構的巨變,農村勞動力到城市就業,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這導致村莊空心化、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近年來日益凸顯。

  從2013年人口抽樣調查情況看,全國農村人口6.23億人,其中14歲及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占18.82%,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1.15%。自1997年以來,受教育的人口占比從76%快速上升到85%,大專及以上受教育水準的人口快速上升。農村人口結構呈現幾個明顯改變:農村人口總數快速下降,老齡化比例快速上升,受教育人口占比和受教育水準都有所上升。

  在上述背景下,農業經營兼業化態勢明顯,留在農村搞農業的人口中“386199”(即婦女、小孩、老人)比例逐步升高。

  在探索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具體實施方案時,無疑要以農村人口發生的這些重大改變為出發點。

  對於如何轉方式的問題,《意見》系統部署了七方面重點任務。其中,筆者認為價格問題尤其值得重視。為此,要進一步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及農業補貼制度。

  目前,國家在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開展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在新疆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試點農産品的價格逐步向市場均衡價格回歸,使得市場機制在價格形成上發揮決定性作用。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更需要完善、豐富農業補貼制度,要使得補貼更精準實現政策效果。要使補貼資金向種糧農民以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譬如,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産區傾斜。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産量對生産者補貼試點,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此外,糧食收購、銷售、調運、儲存、加工等,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産品政策性收儲。

  與此同時,應繼續完善農業的支援保護政策體系。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保險、扶貧、農民直接收入支援等方面,今後也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

  這些“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若能更精準實施並落到實處,將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實實在在的抓手。

  龍金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