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補貼調整撂荒土地拿補貼沒門了

  • 發佈時間:2015-05-23 08:1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解讀人:財政部、農業部有關負責人  採訪人:  李麗輝  馮  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政部、農業部近日發佈意見,經國務院同意,決定從2015年起,調整完善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這是我國2004年以來實施的最大力度的農業補貼制度調整。據統計,2015年我國上述三項補貼規模達到1415億元。就此次政策調整的背景和相關內容,財政部、農業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全國範圍內調整2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用於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在多數地方,農業三項補貼已經演變成為農民的收入補貼,一些農民即使不種糧或者不種地,也能得到補貼。”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真正從事糧食生産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以及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卻很難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補貼支援。

  自2004年起,國家先後實施了農業三項補貼,對於促進糧食生産和農民增收、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農業三項補貼出現了政策效應遞減的情況,迫切需要調整完善。

  此次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調整完善,主要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全國範圍內調整2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用於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二是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

  意見明確,根據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下降的情況,由各地從中央財政安排下達的農資綜合補貼中調整20%的資金,加上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統籌用於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支援對象為主要糧食作物的適度規模生産經營者,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援誰”。

  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採取什麼樣的支援方式更好?對此,意見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補貼資金主要用於支援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為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提供信用擔保,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也可以採取貸款貼息、現金直補、重大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等方式,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貸款利息,可以按不超過貸款利息的50%給予適當補助;採取現金直補,要與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或技術推廣服務面積掛鉤,單戶補貼要設置合理的補貼規模上限,防止“壘大戶”。

  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國農業生産成本較高,種糧比較效益低,主要原因就是農業發展方式粗放,經營規模小。支援發展多種形式的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對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我國糧食安全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5省試點“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改革,補貼主要用於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規模經營

  2015年,財政部、農業部將選擇安徽、山東、湖南、四川和浙江5個省,並由省裏選擇一部分縣市,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將農業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援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在試點地區,將8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加上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用於耕地地力保護。”農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部分補貼資金仍然採取直接現金補貼到戶的方式。補貼對象為所有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享受補貼的農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同時,補貼資金要與耕地面積或播種面積掛鉤,並嚴格掌握補貼政策界限。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徵(佔)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佔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品質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再給予補貼。

  另外2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加上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將按照統一調整完善政策的要求,集中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其他地區也可根據本地實際,比照試點地區的政策和要求自主選擇一部分縣市開展試點,但試點範圍要適當控制。

  2016年,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將在總結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在全國範圍推開。

  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國現階段,主要依靠資源要素高投入實現高産出的農業發展方式,已經對農業資源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農産品品質安全難以保證,發展不可持續。調整農業三項補貼政策指向,保護耕地地力,有利於保護我國寶貴的耕地資源、水資源和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項補貼總量只增不減,補貼力度不降

  “維護好、實現好廣大農民的基本利益,是調整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必須堅守的底線,也是改革農業補貼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則。”兩部門有關負責人強調,這次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目的,是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準性和實效性,提高政策效能。國家對農民的總體支援力度不會降低。

  政策調整必須積極穩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首先,農業三項補貼總量只增不減,補貼力度不降;其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除試點地區外,2015年繼續實施農資綜合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第三,選擇部分省的部分縣市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把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有機結合起來,確保農業補貼改革穩步推進。

  兩部門要求,各地要抓緊研究制定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具體措施,儘快將資金和政策落實到位。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制定具體方案,調整優化補貼方式,抓緊撥付8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和全部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及時安全發放到農戶。試點地區要抓緊研究制定試點方案,確保直接補貼農民的資金儘快兌付到農民手中。

  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對農業的補貼受到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約束。改革現有農業三項補貼制度,將一部分農業補貼轉為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使用不受限制的補貼,如對耕地資源的保護等,有利於我國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進一步通過“綠箱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援力度。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3日 02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