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專家解讀⑥創新農業補貼方式 加大政策支援力度
- 發佈時間:2015-02-12 10:04: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世紀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政策支援力度,採取糧食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價格支援政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與農機具購置補貼等直接補貼方式,以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研與推廣等農業綜合支援補貼措施,形成綜合補貼和專項補貼相結合的農業補貼支援政策體系,對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産穩定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但是,在農業生産成本不斷上升、農業比較效益持續下降、資源環境壓力日益趨緊的新形勢下,一些補貼政策已經難以適應農業發展的新挑戰新要求。如臨時收儲等價格支援政策,市場扭曲效應日益明顯,導致主要農産品國內價格超過國際價格,使今後提價面臨“天花板”約束;對部分農産品的補貼已經接近WTO微量允許承諾上限,增加補貼也將遇到黃箱“天花板”限制。還有一些直接補貼措施,沒有與農産品生産掛鉤,缺乏“誰種補誰”、“多種多補”的導向機制,政策針對性不強,效能趨於弱化,難以真正發揮提高農民種糧務農積極性的作用。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要“健全國家對農業的支援保護體系”,“保持農業補貼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逐步擴大‘綠箱’支援政策實施規模和範圍,調整改進‘黃箱’支援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並要求“提高補貼的導向性和效能”。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必須創新補貼方式,改革農業支援政策機制,建立健全既符合我國基本國情農情、又適應國際規則的國家農業支援保護體系。
首先,要堅持市場定價原則,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穩妥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政策逐步向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減少價格支援政策對市場的扭曲影響,切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形成農産品生産的消費導向、市場引領機制。在總結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經驗基礎上,適時啟動重要農産品目標價格補貼改革。探索建立符合我國農業經營特徵的套期保值、價格保險等市場風險管理工具,有效管控農産品市場波動風險。
其次,要改革完善現有補貼措施,建立政策補貼與重要農産品生産掛鉤機制,促進提高政策效能與補貼效率。要根據農業經營體系變化的新形勢,完善現行補貼措施,建立“誰種補誰”以及“多種多補、不種不補”機制,使政府補貼與農産品種植面積或産量掛鉤,促進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第三,創新補貼方式,探索實施新型補貼措施。要以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導向,以補貼重點産品、重要地區和關鍵環節為核心,以突出解決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重點矛盾和關鍵問題為方向,創新補貼方式、探索實施新型直接補貼措施。主要包括:實施政策性農業災害強制性保險,鼓勵農戶全面參保,由政府對保費給予補貼,切實建立農業生産自然風險管控體系;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固定資産投資的信貸予以支援,給予投資補助和利息補貼;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方式給予補貼支援。
第四,加大綠箱政策支援力度,全面提升農業綜合服務支援水準。一要探索實施新型綠箱政策措施,建立以種糧收入為保險標的物,通過農業保險方式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促進糧食生産發展的“目標收益保險補貼支援制度”。二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力度,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全面提升耕地品質和土地産出水準。加快完善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加大對産糧大縣的獎勵力度,調動主産區生産積極性。三要促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應用與推廣。重點支援優質良種培育、新型肥料農藥、生産作業機械化等關鍵環節,推動農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産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加快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進程,推進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進一步發揮農機在科技興農中的載體作用。四要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農村金融機構、農産品加工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技術協會、專業服務公司、農民經紀人等,為農産品産前産中産後提供綜合服務,如生産信貸、農資供應、農機作業、農技指導、市場資訊、農産品銷售等。五要健全農業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機制。加大力度支援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實現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協調和統一,建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