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冀“聯姻”馬鈴薯為“媒”

  • 發佈時間:2015-08-08 03:32:0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蘆曉春文/圖

  高規格的2015北京世界馬鈴薯大會,第一次由北京延慶縣和河北省張家口市攜手承辦,兩地以馬鈴薯為媒,實現了“聯姻”,這也是繼去年世界葡萄大會之後,兩地産業協同發展的再一次合作。

  一顆小馬鈴薯,如何讓兩地又一次找到協同發展的契合點?在大會召開期間,記者進行了有關方面的採訪。

  優勢互補催生兩地馬鈴薯生産合作需求

  據了解,延慶和張家口同處北緯35度~50度這一黃金緯度範圍內,山水相接,氣候相近,是馬鈴薯種植的理想之地,種植歷史都比較悠久。這一點,為京張馬鈴薯産業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自然基礎。

  兩地的馬鈴薯生産又有著各自的優勢。近年來,延慶提出打造“馬鈴薯種源之都”的目標,其底氣和實力不可小覷。據延慶縣委書記李志軍介紹,延慶作為國內最大的種薯研發基地,年産馬鈴薯微型薯1.5億粒,約佔全國總産能的10%。同時,依託北京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延慶匯集國內先進的馬鈴薯科研力量,加快建設集種薯研發、種薯繁育、種質鑒定以及産業化加工為一體的馬鈴薯産業高科技園區,吸引了首個在華設立的國際農業研究機構——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以及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種薯企業之一——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入駐,已成功培育出十幾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品係,在馬鈴薯品種引進、良種繁育和推廣方面都具備強大的技術力量。

  而馬鈴薯在張家口也已成為一張重要的城市名片。張家口副市長賈利軍告訴記者,張家口是馬鈴薯的優質産區,全市4區13縣都有種植,常年播種面積160萬畝,年産量240萬噸,種植面積和産量均佔到全省種植面積和産量的60%以上。同時,機械化種植程度比較高,以壩上地區為主的馬鈴薯種植主産區,擁有世界領先的馬鈴薯灌溉系統。總體而言,資源稟賦獨特,種植面積和産量豐富,産業鏈條比較完整是張家口在馬鈴薯生産上的優勢。

  雖然兩地在馬鈴薯生産上各自優勢明顯,但也存在著互補的需求:張家口需要北京的科技和人才優勢;北京也需要張家口的産量和種植面積。隨著馬鈴薯主食産品及産業開發的大力推進,馬鈴薯將在品種研發、加工生産、流通銷售等産業鏈各環節上加速擴張,由此帶來的馬鈴薯産業市場前景值得期待。因此,兩地馬鈴薯的産業合作有著深厚的市場需求。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來兩地合作重大機遇

  而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則為兩地的農業産業協同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去年“世葡會”期間,延慶縣和張家口市懷來縣聯合推出了“延懷河谷”葡萄及葡萄酒産區——世界上唯一位於國家首都的葡萄及葡萄酒産區,包括延慶、懷來縣的27個鄉鎮,有效集結了兩地的優勢資源

  前不久,《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時隔兩周後,延慶縣就以承辦2015北京世界馬鈴薯大會為契機,與張家口市建立了馬鈴薯産業戰略合作關係,並簽訂《馬鈴薯産業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了延慶與張家口在品種研發、科技攻關等5個方面的合作內容。延慶將依託首都科研、人才優勢,發揮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的國際影響力,重點在種薯研發、産品交易、舉辦會展、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高端謀劃,開展馬鈴薯新品種的引進、試驗、選育、推廣,健全馬鈴薯薯種多元化體系,提升種薯品質,建設集綠色生態、産業研發、科技創新于一體的“馬鈴薯種源之都”。題圖為用馬鈴薯製作的麵包、糕點、饅頭等多種食物讓參觀市民目不暇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