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來,還要駕馭好”
- 發佈時間:2015-08-07 05:29:42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劉樂平
日前,雙林集團收購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箱項目完成交割,此宗並購金額達1億美元,是今年寧波最大的境外並購項目。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年來,發生在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海外並購高達數十起,一宗宗案例,顯現出浙江汽車零部件企業面對國際化,不僅態度主動、興趣更大、能力更強,而且更希望通過並購來獲取先進技術、優質客戶和全球市場配套機會。然而,通過海外並購是否能順利整合資源,目前看來仍舊是一個挑戰。
整合成為趨勢
近幾年來,國際市場上汽車零部件並購案中頻頻出現浙江企業的身影。
2012年至2013年,寧波華翔公司先後收購了德國內飾件公司Sellner的核心資産和HIB公司;2014年,收購德國Alterprodia公司75%股權,後者主營業務為汽車工業領域生産天然纖維材料和天然纖維模塑件的研究、開發和生産。
寧波均勝集團在2011年和2012年分兩步成功並購德國著名汽車電子企業普瑞公司後,又在2014年收購了德國汽車方向盤總成的龍頭企業德國群英有限公司,成為寧波去年最大的並購項目。
2014年,萬向集團收購了Karma混合動力汽車的製造商菲斯克汽車。如果將視線拉長,將這近十年的動態細細數來發現,萬向在美國已收購了10多家汽車零部件公司。
汽車零部件行業如此頻繁的並購,究竟為哪般?雙林集團有關人士表示,這跟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環境有關。中國汽車産業的增長速度放緩,競爭也日趨激烈。過去,這個行業的高速增長集中在技術附加值低和資源消耗大的産品上。
記者從相關行業協會了解到,目前全省一萬餘家零部件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只有700多家,平均年産值僅0.56億元。在此背景下,整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實際上,近年來,汽車零部件行業一直處於整合發展階段。
有行業分析師指出,國內零部件企業要想通過自主發展實現産品升級非常困難。相比之下,海外眾多本土配套的零部件企業有技術和客戶資源,資金和市場空間則是短板。順理成章地,並購就成了許多國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選擇。
劍指核心技術
業內人士指出,我省大多數企業由於規模小,實力不強等原因,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儲備,研究開發還處於跟蹤、模倣階段。汽車産品開發投入少,手段落後,高級開發人才匱乏,大多數企業不具備自主開發産品的能力。與國際著名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相比,差距更大。
海外並購被視作一條追趕的捷徑。回顧並購往事,寧波均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葉樹平曾經感慨:“如果不是並購,我們恐怕還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現在的競爭力;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許我們一輩子都無法趕上國際一流的技術水準。”
對先進技術的需求幾乎是本土企業的共同訴求。此次被並購的澳大利亞DSI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製造、銷售為一體的自動變速器專業公司,有一批世界級的優秀工程師。目前正在研發世界先進水準的八速前後驅動自動變速器等産品。
“並購實現之後,公司將通過新産品升級和技術創新,在提高國內自動變速箱的普及率、替代進口同類産品等方面爭取新的發展機會。”雙林集團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除了技術,讓國內汽配企業“上心”的還有市場份額。寧波華翔有關人士就曾表示,公司産品絕大部分是給供應給大眾、福特等國外品牌的整車廠,由於其新品都是全球同步上市,因而也希望配件廠家也有全球化的生産平臺。在國外建立一些生産基地,收購國外公司,可以馬上拿到生産基地,而且還能拿到成熟的市場。
風險不可小視
海外並購是一條迅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的捷徑,但捷徑往往不好走。採訪中,多位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海外並購後的整合是國內企業最頭疼的問題。中外雙方在管理理念、文化及價值觀上差異都影響著並購的效果,一不小心就成了“接債俠”。
曾經成功收購斯洛伐克一家軸承製造企業的寧波天勝軸承集團,在跨國並購上先行一步。企業負責人提到,因為兩國的文化、市場經濟程度等各方面差異很大,比如如何處理以前留下的勞資糾紛,雙方磨合了兩年時間才最終走上正軌。
“現在大家都知道在海外並購前,要對被收購的企業進行詳盡的財務研究,然而可能還會忽略來自於當地政府、政策法規、勞工組織等方面的潛在風險。”
寧波均勝投資集團在收購德國普瑞的過程中,前後也持續了3年,招招出手慎重,不僅花重金聘請了專業的仲介機構做商業盡職調查,而且做了精細的方案設計和組織協商等工作,保證了收購的順利進行。
4年內連續多起海外並購,均勝培養出了一支國際化和多元化的管理團隊,對跨國並購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體系和框架。“不僅能夠買下來,還能駕馭好。”企業負責人如此表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