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老師”緣何遊走在“灰色辦學地帶”

  • 發佈時間:2015-08-07 03:29:3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 周暢 鄔慧穎 聶可

  暑期過半,一些學生的“補課生活”也正在繼續。記者近日在江西、安徽、江蘇等地調查發現,許多大學生瞅準暑假補課的商機,當起了“新老師”,合夥招生辦輔導班,名校大學生的“招牌”和“實惠”的價格,吸引了不少家長。

  學有所長且有用武之地,對大學生來説一舉多得。但記者也發現,這些輔導班普遍無資質、無教學經驗,大學生臨時“搭臺唱戲”,處在“灰色辦學地帶”。

  大學生暑期合夥“開班”忙

  今年暑假前教育部印發《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明確指出“禁止中小學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但是禁了學校補課,卻火了校外的培訓機構,而大學生也看準“商機”,加入開辦的輔導班隊伍。

  7月下旬,記者通過招生宣傳單來到南昌市一家位於小區商品房內的暑期輔導班。走進房內發現,簡陋的三室一廳商品房被改裝成教室,100多平方米的屋內,1個空調、5名老師、20多個孩子和書桌就組成了一個簡易的大學生暑期輔導班。

  通過了解得知,該暑期輔導班是由江西某高校的一名姓章的大學生所開設,上課的4名老師都是章的同校同學,屋內的客廳和三個房間就是4間教室,共開設小學寫作、數學、英語、畫畫等幾門課程,每門課程的收費是每月500元。

  “我們幾個人有的是學教育專業,有的是學醫學、法學之類的學科。”其中一名大學生小麗(化名)告訴記者,暑假前他們一起在南昌市幾所小學門口發了兩個禮拜的傳單,一共招收了20多位學生,之後根據各自專業的不同,安排教授不同的課程。

  記者採訪了解到,類似這樣的大學生合夥辦暑期輔導班的並不鮮見。“禁補令”下,許多高校大學生發現補課“商機”,商品房、幼兒園、職業院校教室都成為他們租房辦學的場地。

  張亮(化名)是南京某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三學生,他們幾人在一小區內租了每月1000元租金的商品房辦起輔導班。“我是理科出身,教數學、物理這些學科不成問題。”張亮説,輔導班小學、初中的學生都招,價格分別為400元和500元。

  名校“招牌”、價格實惠受家長青睞

  記者了解到,大學生“招生”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在中小學門口擺攤、發傳單。“我們擺攤的時候發現,好幾個大學生也辦班,就特意在宣傳單上下功夫。”張亮坦言,他們在廣告宣傳單上專門註明了“名校、價格優惠、在報紙上曾發表文章”等顯眼字語,以此來吸引學生家長。

  此前在培訓機構擔任過老師的張亮表示,去年暑假在培訓機構賺3000元一個月,但是自己開班一個月就有近6000元的收入,“除了能賺更多的工資,更重要的是自己辦班就像創業一樣,有種拼搏精神在裏面,能使自己得到充分鍛鍊。”

  記者了解到,這些輔導班大多無辦班資質。在問到是否有教師資格證時,大多數大學生表示,自己正在考,要大學畢業之後才能拿到。還有一些地方的大學生可以在相關管理部門申請領到“教學諮詢證”,但最多只能進行一對三的教學,然而目前市面上培訓班大多遠超這個人數限制。

  那麼,家長為何願意把孩子送到大學生開的暑期輔導班呢?

  “他們都是名牌大學的學生,肯定在學習方法上有自己獨到的經驗,我陪兒子也聽過幾次課,感覺很不錯。”南昌市灣裏區的學生家長涂雨香今年暑假給兒子報了語文課,雖然上課的是醫學專業的大學生,但在她看來,他們給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上課完全不成問題,“我不會顧忌他的專業,名校大學生教小學生還是可以的。”

  也有家長坦言,價格實惠也是其中原因,花點錢能讓大學生替自己在假期“管教”孩子也省心。一名家長表示:“大學生開的輔導班一個月才500元,而外面的培訓機構動不動就上百元一節課,實在太貴了。”

  大學生“三無”輔導班如何規範?

  大學生暑期辦班,也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美”。一些家長也憂慮,這些輔導班普遍無資質、大學生普遍無教師資格證、無教學經驗,對場地、安全、教學品質等是否有保障也提出了質疑。

  記者採訪發現,他們所用的教材都是從網路上拷貝列印的。一名大學生表示:“中小學生的教學內容還是很簡單的,英語教教發音,語文教教寫作,數學、物理這些課程則只要教網上拷貝下來的教材就好了。”

  一位從事教育的家長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教小孩子有其教育規律,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他並不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

  安全性方面也有家長提出疑慮。南昌市學生家長范偉華一年前曾將兒子送往這類輔導班,但大學生提前下課沒有通知家長,導致他6歲的兒子差點走失。

  江西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工作人員表示,大學生暑假開辦的短期輔導班不能界定為民辦教育,其資金、場地、人員很難達到開辦法定民辦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説其沒有資格申請,屬於非法辦學,已經開辦的輔導班都是違反規定的。

  而對大學生來説,也有不少困惑。一些受訪者坦言,短期輔導無法申請相關的辦學資質,沒有場地和相關資質的老師,就只能採取租用其他場地、找同學來當“合夥人”的做法。

  “大學生利用假期積累經驗是好事,但目前沒有合法資格的大學生培訓班仍處在‘灰色地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如何合法創業、辦理符合規定的證書,這需要相關部門引導他們。”

  安徽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范和生指出,要讓大學生學有所用,利用專長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決不能抱著賺一把就走的心態辦班,不能草臺班子一搭就賺錢。

  一些大學生希望管理部門能牽頭搭建一個平臺,讓大學生和被培訓者按需對接,還希望能提供一些師資資質服務和安全場所。

  業內人士建議,要發揮好學校、協會的作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不僅應當指導學生就業,還應指導他們如何合法創業、如何進行社會實踐。其次,相關部門也並不能因為大學生辦班時間短、身份難界定就放任不管,而應積極主動介入,對不規範的培訓班提出整改方案,整改不了、有安全隱患的也要依法關停。

  (據新華社合肥8月6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