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聆聽非遺的回聲

  • 發佈時間:2015-08-07 02:32: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網友們熱衷於使用擬聲詞“洞次打次”的時候,杭州老字號“潘永泰”那悅耳動聽的“蹦蹦”聲,不久前戛然而止。“潘永泰號”棉花店的第三代掌門人、81歲的潘文彪老人,靜靜地上告別了人世。開在河坊街113號的“潘永泰”,是杭州僅存的最後一家彈棉花店;那手工彈棉花的聲音,已經迴響了近百年。今後,今後的今後,我們可能再也聽不到那“蹦蹦”的原聲了,只能讓模倣架子鼓的“洞次打次”聲,充滿網路世界。

  潘文彪老人是省級非遺技藝傳承人。他彈棉花的手藝是祖傳的,工具就是一彎吊弓、一個彈花棰、一張磨盤、一條牽紗篾,“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床床溫暖的棉絮,就飛進了千家萬戶。而今,“潘永泰百年彈棉花的技藝有失傳的可能”。

  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相比,物化的遺産因為直觀、可見,保護起來相對容易一些。西湖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開始為時一個多月的維護保養,要清理表面、填補裂隙,加裝水下防浪涌網、升級周邊安全防護網。兩年前三潭印月夜間被遊船撞倒一塔的意外,不應再發生。

  如何保護、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産,應該共商大計、共同努力。杭州一些老藝人,或相繼去世,或年事已高,一些民間技藝瀕臨失傳,這是面臨的現實。其實,全中國都一樣,非遺技藝或多或少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剛剛看到報道,國家級非遺項目——安徽的“徽墨製作技藝”,其傳承人周美洪也擔心它“走進博物館”。徽墨在煙熏、火烤和捶打中誕生,傳統的制墨工序有十幾道。“繁雜的徽墨製作更是個體力活,而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掙些輕巧錢。”

  應立馬提上議事日程——這已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地方政府的職責所在了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璀璨星空中的花朵。正如童話名著《小王子》中小王子所説的:“如果一個人愛上了億萬顆星星中的一朵花,他望望星空就覺得幸福。他對自己説:‘我的花在那兒……’但是,如果羊把花吃了,對他來説,所有的星星都忽地熄滅了!”小王子的聲音,仿佛就是非遺的回聲,需要我們認真聆聽。對於文化而言,記憶性的記錄、保護性的留存、弘揚性的展示,都是需要做的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