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訪京津水源地:一泓清水潤京津

  • 發佈時間:2015-08-06 11: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璇  責任編輯:羅伯特

  

  潮河發源於豐寧槽碾溝南山,經灤平縣到古北口匯入北京密雲水庫,每年為其提供著56.7%的蓄水。中國經濟網記者孫璇攝

  

  芳草萋萋,綠樹鶯鶯,流水潺潺。承德豐寧縣大灘鎮灤河源頭,生態環境優美,水質清澈見底。中國經濟網記者孫璇攝

  京津冀,山水一體,唇齒相依。水利,既是協同發展中的一部分,又是整體協同發展的基石。

  京津冀地區面積不到全國的2.3%,水資源僅佔全國的1%,卻承載全國8%的人口和11%的經濟總量。長期以來,水資源嚴重短缺和水資源過度開發,京津冀已經成為我國水資源環境嚴重超載地區之一。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水資源成為制約該區域發展的關鍵要素,京津水源安全如何保障?區域水利協同發展如何“破冰”?

  近日,記者前往京津水源涵養地承德進行了調研。承德地處灤河、潮河、遼河、大淩河之源,是京津的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每年供水達20億立方米。隨著水源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改善、涵養水林面積不斷增加,水源涵養量還將逐步增大。

  源頭涵養“綠”生態

  驅車盤旋在豐寧滿族自治縣蜿蜒的壩緣山路上,山嶺層巒疊翠,溝壑溪流綜綜。灤河源頭大灘鎮孤石村小梁山南麓,如氈的綠草,爛漫的山花,慵懶的野馬,彎彎曲曲的羊腸小河,風景如畫。

  京北第一草原首屆牛仔節8月1日在灤河源開幕,來自天津的騎馬愛好者張天琦正在這裡訓練。“真沒想到京北生態環境這麼好,特別想青海的‘三江源’,我們生活在天津的老百姓能放心喝水了。”

  滔滔灤河水,自壩上發源一路南下,匯集伊遜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等支流,最終流入潘家口水庫,每年向天津輸水17億立方米,佔水庫來水量的95%。

  豐寧壩上和接壩地區被稱作京津塘地區的“三江源”。該地區是京北生態系統的核心區,位於內蒙古高原南端和燕山山脈交匯處,是灤河、湯河、潮河等河流發源地,以沿壩山峰為分水嶺,分水嶺西北水流入灤河系進入津塘地區,分水嶺東南的湯河、黑河、潮河合併入潮白河系,流入京津地區。

  距離孤石村40公里的是黃旗鎮南關蒙古族鄉潮河源村。潮河發源於豐寧槽碾溝南山,經灤平縣到古北口匯入北京密雲水庫,每年為其提供著56.7%的蓄水。

  事實上,風景雋秀的京北“三江源”也一度拉起紅色生態警報。

  據資料記載,上世紀末僅豐寧縣水土流失面積達4959平方公里,沙化面積270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沙化面積達1129平方公里,分別佔全縣總面積的56.5%、30.8%和12.9%。

  “1999年前,我們縣完全以牧業為主,由於長期的過度放牧和生産活動,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草場遭到破壞,灤河源頭常有季節性斷流,為下游供水也時常中斷。我們腳下這片源頭以前就雜草叢生,水質較差。”豐寧千松壩林場副場長何樹臣介紹説説,“為了修復生態功能、建立京津生態屏障,千松壩林場1999年設立了灤河源工程區,大力度的生態綜合治理開始了。”

  一組數據顯示出水源地生態整治的力度和成效。15年來,僅豐寧地區就相繼實施了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壩上生態農業開發、21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一批重大生態建設項目。累計投資12億元,共植樹造林280多萬畝,流域治理705.28平方公里,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9.3%,全縣沙化面積減少69%,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32.7%提高到2010年的51.44%。

  “京北的水源地生態治理為京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抵禦災害、凈化空氣、改善氣候、固碳送氧、生物多樣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僅從水資源一項保守估算,年為下游送水價值達20多億元。”承德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劍鋒説。

  造林阻沙“鎖”水分

  盛夏時節,塞外的木蘭圍場百花盛開,萬里飄香。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禦道口林場自然保護區裏,一片片油松高聳入雲,一排排白色風機巍然聳立。圍場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地處內蒙古高原南緣和冀北山地過渡地帶。抬頭北望,赤裸的沙丘若隱若現,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十幾年前,禦道口的生態狀況與北側十分相似。

  禦道口地處內蒙古高原風沙南侵的自然風道上,2000年以前,這裡沙化面積達113.3平方公里,形成了82處大小流動沙丘,19個沙坡。每年春天,這裡像一個巨大的鼓風機,沙塵漫天。如今,昔日的漫漫黃沙已不見蹤影,成片蔥綠的松林昂首挺立,河床裏碧水長流,兩岸的沙棘、楊柳成蔭。

  通過多年來的持續“播綠”、“護綠”,京北創造了一個荒原變林海、荒漠變綠洲的綠色奇跡。其中,圍場縣2012-2013年完成造林19000畝,2014年規劃完成造林11500畝。他們不僅在數量上快速推進,同時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涵養水源。

  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局長徐成立介紹説,木蘭林場水源涵養功能已經形成,目前已經建立起良好的林分結構和林下地被物層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植樹造林除了能抵禦風沙,還能夠涵養水源,這其中的道理已經被當地群眾熟知。

  “水源涵養林用於控制河流源頭水土流失,調節洪水枯水流量,水源涵養林通過對降水的吸收調節等作用,變地表徑流為壤中流和地下徑流,起到像海綿一樣的水源涵養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這種功能,流域內森林需均勻分佈,合理配置,並達到一定的森林覆蓋率和採用合理的經營管理技術措施。”徐成立説。

  為了更好地“鎖住”水分,植樹造林也大有講究。“在坡下地勢平坦的地段,栽植以常綠樹種為主的樟子松和油松、雲杉,打造景觀帶;在坡腳和立地條件較差的沙地,栽植耐乾旱、耐瘠薄的樟子松容器苗和檸條,固沙和保持水土;在坡度較大,立地條件較好,土層深厚的地方,栽植以落葉松為主的用材林,培育桿材或大徑級材。”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桂忠介向記者介紹説。

  林子建起來了,水被更好地“鎖住”了,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益也開始顯現。圍場縣林業局局長張開説,圍場縣現有林地面積769萬畝,森林覆蓋率56.7%,全縣林業及其衍生行業社會總産值約26億元,佔全縣社會總産值的三分之一,每人平均年受益近萬元。“科學經營使林木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使林地的生産力得到了充分發揮,使綠與富得到了有機結合。”徐成立説。

  

  圍場縣禦道口林場,高松成片,綠地成蔭,為京津水源涵養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經濟網記者孫璇攝

  

  木蘭圍場在攔洪蓄水、涵養水源上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參觀者行走于木蘭圍場中,空氣濕潤,涼風習習。中國經濟網記者孫璇攝

   攜手共治“活”水源

  河流源頭水清了,生態變美了,林子更綠了,一系列協作工程同時推進,正在全方位保障京津用水。

  承德通過生態造水,水源儲備不斷增多。承德市林業局調研員封捷然介紹説,承德大興植樹造林工程,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700多平方公里、河道250多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林地面積335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約57%,水源涵養量超過36億立方米,正在為京津地區輸送源源不斷的水源。

  “那時候我家種的水稻在十里八村都出名。”居住在潮河岸邊的豐寧長閣村農民孟憲堂至今説起自家的水稻還很自豪。“那時10多畝的水稻一年收入很可觀。可種水稻太費水,打農藥施化肥又對水有污染。為了保障首都用水,現在我們都改種玉米了。”

  “稻改旱”只是京北實施多元節水、推進水資源效能建設的縮影。承德大力推進高效節水農業技術工程,發展綠色、高效現代農業,共有節水灌溉面積136.85萬畝,年可節約灌溉用水5.18億立方米。

  京北農民因為“稻改旱”腰包癟了,但下游地區不能讓他們吃虧,生態補償機制也逐步向水源涵養地推進。2007年北京市開始啟動潮河流域“稻改旱”項目,涉及豐寧縣潮河流域6個鄉鎮3.6萬畝耕地,畝均補償550元,年補償金額1977萬元,累計投入資金9885萬元。同時在生態共建上自2009年啟動京冀水源林項目,累計投資4700萬元,營造水源涵養林7.2萬畝。

  水源儲備不斷增加,京津冀水資源涵養保護的“指令槍”尚未放下,更多的水源潛力還有待三方協作激發。天津和北京的大水缸都盛滿了來自京北的水,京津要得到一庫清水,就需要協同治水。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水利部公開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初稿已完成。隨著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三地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調控、水環境監管等方面的標准將逐漸趨同。按照《規劃》,京津冀將逐漸構建水資源統一調配管理平臺,實行水量聯合調度。

  好消息是,日前,來自中央、北京和天津水務部門的專家,已經完成了對京北地區水源地工程的評估,預計下一步將會在資金、政策上進一步“滋潤”水源地,把生態共建和生態補償結合起來,既要有生態共用又要有生態共建與補償。同時,河北正在強化與北京、天津的對接,共同推動將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列入國家專項規劃。

  通過多年的治理,京北的水清了,樹綠了。如今,承德又著手實施“千湖工程”,力爭通過5年到10年的努力,新建水庫105座、塘壩416座,總庫容達到22.8億立方米,水資源控制率從3%提高到60.6%,為京津再增加6億立方米以上應急戰備水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