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日兩國間友好氣氛已消失 步入危機管理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8-06 15:12:0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日媒:中日兩國間友好氣氛已消失 步入危機管理時代
日本共同社8月4日文章,原題:日中關係告別友好步入危機管理時代 中日雙方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而兩國間的友好氛圍已然消失,雙邊關係步入了針對緊張局面的危機管理時代。日本警惕在軍事上崛起的中國,中國則從歷史認識問題的角度將日方動向解讀為“軍國主義”。在政府層面,兩國關係被“彼此存疑”(外交消息人士)的陰雲籠罩,而民間面向日中戰爭受害者開闢和解之道的努力則結出果實。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月上旬向首相官邸有關人士表達9月訪華意願時説:“我想,如果能去的話可以去一趟。”中國屆時計劃舉行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如果安倍如期訪華,中方無疑將關注他關於中日戰爭的首相發言。儘管如此,安倍仍對訪華態度積極。據分析,這是為了在對華外交上積累“業績”,即中國沒有以歷史認識上的分歧為由拒絕其訪華。這可謂是頗為注重“歷史和解”的表現。
安倍身邊人士解釋道,根據設想,安倍將於8月發表反映自身歷史觀的戰後70週年談話,並在9月訪華時就此談話謀求中方理解,從而緩解中國譴責日方的局面。
一名前日本駐華公使表示:“現在已經很難回到彼此談友好的上世紀70年代那樣的日中關係了。兩國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太大的變化。”安倍訪華的目的也並不是強化雙邊友好關係,而是集中避免緊張局勢,骨子裏優先考慮的是“危機管理”。
相比之下,民間20多年來一如既往地直面戰爭受害者,力爭“克服過去”。這就是在日本出現的中國受害者索賠訴訟。辯護團核心成員、律師小野寺利孝回顧道:“當時就想基於受害者的實際經歷實現道歉,並讓他們找回人格尊嚴。如果不這樣,和解是不可能達成的。”
成為原告的受害者涉及南京大屠殺、強徵、前日軍遺棄化武、731部隊、慰安婦等眾多問題。根據時效等法理,沒有出現以勝訴告終的案件,但日本法院認定了很多受害事實。
關於遺棄化武問題,2014年10月決定設立中日民間基金,以便基於被認定的事實救濟受害者。受害者估計約達300人。其中很多人承受著後遺症之苦,需要接受治療。設立基金可謂意義非凡。
小野寺強調:“要超越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實現人對人的和解,如果不這樣克服對立和糾紛,就無法達成真正的歷史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