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為玉米農戶減收買單

  • 發佈時間:2015-08-06 10:45:5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夏雨淅瀝,碧浪翩纖。

  青紗帳,蒼旻長,徐風輕撫裳。遠遠望去,凝綠的玉米株,是田地的守望者,默默地矗立著,注視天邊。

  談起眼前一望無垠的玉米地,北京市順義區榮萍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金振啟感慨頗多。要知道,去年由於近一個月的持續乾旱,該合作社所種植的近萬畝玉米地受損嚴重,農戶束手無策。

  得益於中華聯合財産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今年新推出的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金振啟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的誕生

  “去年因為乾旱,導致玉米減産,我們農戶收入下降特別明顯,每畝也就收入五六百塊錢,這要是正常年份,每畝收入得要一千二三。於是,今年為了避免乾旱帶來的損失,我們合作社中的7639.80畝玉米地,投保了中華聯合財産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在保險期內,如果因乾旱引發的玉米減産,最高可以獲賠763.98萬元。”金振啟對記者説,“雖然今年第一次嘗試,但大家投保熱情很高,因為旱災險對於我們農民來説,是一個很實用的險種——如果不旱,賣玉米的收益,就可將繳納的保費成本抵平;如果有旱災發生,保險公司則按照相關比例進行賠付,我們也不會吃虧。”

  今年6月30日,金振啟從中華保險北京市順義支公司總經理高樹軍手中接過了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單,成功簽訂了全國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的第一單。

  成功簽單,來之不易;欲與天“鬥”,也並非易事。

  研發與推廣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産品之初,並非一帆風順。

  “為了踐行中央一號文件中‘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以及國務院保險業新‘國十條’中提出的相關政策要求,切實提高北京市農業保險保障水準,穩定京郊農民收入,在北京市農委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公司攜手北京市氣象局共同研發了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並選取北京市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區域——順義區作為試點地區,進行全面推廣。”中華聯合財産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農業保險部副總經理孫蔚博告訴記者,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公司在研發時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對於玉米生長期間保險期的設定。起初,有兩種設計方案,即針對玉米關鍵生長期(7月11日至8月31日)進行保障和針對整個玉米的生長期(6月20日至9月30日)進行保障。如果選擇後者,則有一個弊端——非生長關鍵期的降雨對於玉米的生長而言,影響並不是很大;而對於農戶來講,沒有起到實際的保障作用。經過相關專家論證,公司選擇針對玉米的關鍵生長期進行保障的方案。

  二是對於理賠公式的確定。根據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的特徵,實際降水量低於標準降水量,保險公司就要啟動賠付。於是,公司匯集了北京市氣象局氣候中心、玉米高産創建項目小組、北京市農委等有關部門和專家,分析1960年以來順義區降雨量與玉米産量的關係,並調集北京市25年來玉米産量的相關數據與玉米生長期的情況,最終將205毫米確定為順義地區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的降水量標準,設計出降雨量與産量的關聯公式,即賠償標準。經過數學建模與科學計算,同時考慮諸多變數,最終確定了現在的理賠計算公式。在目前的實際應用中,得到了投保農戶的認可。

  三是定費率問題。一方面,要考慮北京市政府的補貼資金狀況;另一方面,還要考慮農戶的承受能力。此外,還要分析歷年降水量和損失受災之間的對應情況。

  千呼萬喚始出來。經過半載的努力,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於今年6月正式投放使用市場。

  指數保險如何保障農民種糧利益

  自古以來,農民靠天吃飯,保收不易。那麼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是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的?

  “只要在7月11日到8月31日的保險期間內,實際累計降水量小于氣象指數標準的205毫米時,通過計算實際降水量與標準降水量之間的差量後,保險公司就可以按照合同上的賠償計算標準表進行賠償。”金振啟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條款規定的理賠方式。

  “對於降水量的測定,由誰來進行勘測呢?”

  “既不是保險公司的人,也不是投保人,而是依託第三方北京市氣象局的降雨數據,進行指數化測定。”

  “參加玉米乾旱指數保險,農戶要交的保費是多少?”

  “每畝玉米地的全額保險費是85元,投保戶只繳納其中的20%,也就是每畝地實際繳納17元。”

  “剩下的部分,由誰來承擔呢?”

  “剩下的80%保險費,則由市、區兩級財政分別進行補貼,即北京市級財政補貼全額保險費的50%;順義區級財政補貼全額保險費的30%。也就是市級財政每畝地補貼42.5元,區級財政每畝地補貼25.5元。”

  “這些財政補貼是直接補給投保戶還是保險公司呢?”

  “這些補貼通過相關部門的整合與核算後,就直接補貼給保險公司了。”綜合上述因素,作為首次投保的榮萍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投保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標的為7639.80畝玉米,總保險金額為763.98萬元,每畝保額為1000元,費率8.5%,總保險費為64.94萬元,農民自繳保費為12.98萬元。

  “與其他險種不同,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有它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發展規劃處處長齊智對記者説,一方面,無論農戶投保還是保險公司承保,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操作起來簡單易行,也不用進行實地勘測,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有效避免了道德風險和逆選擇風險。因為降水量多少,各方都不能夠提前預知。通過引入第三方——北京市氣象局的相關數據,就能保證公平、公允,老百姓也可放心。這款産品是根據北京市節水需求設計的低耗水糧食作物的産量保險,每畝保額1000元,適當提高了對農民的保障程度,既能保證全損情況下農民的種植最低收益,又能有效防止因保額過高導致投保戶惰性種植的道德風險。基於此,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的糾紛就很少,而且理賠也能一步到位。

  財政補貼助力指數保險

  從榮萍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投保情況看,財政補貼佔到玉米乾旱指數保險保費的80%。財政為何要對保險公司進行補貼?

  “從宏觀上講,政策性農業保險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保險,其實質不是純金融産品的保險,通過對農民的補貼,實施‘綠箱政策’,可以保障種糧農民的利益。”齊智説,從北京市的情況看,市、區兩級財政對參加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的農戶給予80%的保費補貼,在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同時,確保種糧農民的收益,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已擴大至種、養、林3大類15個,基本覆蓋了關係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大宗農産品;保費補貼覆蓋範圍已擴大至全國;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多次提高,並對西部地區給予政策傾斜;支援各地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準和賠償額度,覆蓋農業生産物化成本,促進恢復再生産。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規模化經營組織,可以根據有關條件申請相關政策支援。

  在北京市順義區另一家投保戶——興農天力合作社,記者感受了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合作社負責人陳軍峰向記者介紹,他們種植的10000多畝的玉米地中,有3900多畝投保了玉米乾旱氣象指數保險。“今年玉米平均售價是每斤1.2元,每畝能産玉米1000多斤,一年下來每畝可收入1200元左右。參加指數保險後,我們每畝地只繳納保費的20%,剩下的部分全由政府來買單,大大地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記者離開時,順義的雨,依舊下著。天地間,一排排玉米株,仰起頭,盡情地吮吸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