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軟諾基亞財報冰火兩重天 硬體佈局成過不去的坎?

  • 發佈時間:2015-08-06 11: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微軟和諾基亞近日紛紛公佈了二季度的財報,這兩家公司因諾基亞手機業務,讓業界頗為關注。令人驚訝的是,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微軟如今過得十分艱難,反而將手機業務出售的諾基亞卻穩步走在了復蘇的道路上。微軟近日公佈了第二季度財報,當季呈現32億美元的鉅額虧損,其中微軟移動設備和花費部門營收下滑13%。而諾基亞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諾基亞營收為32億歐元(約合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9億歐元增長9%,以非國際財報準則(non-IFRS)計算,公司該季度營業利潤為5.21億歐元,同比增長51%,兩者處境的巨大轉變讓不少人士驚訝。

  但是回過頭來看,不僅僅是微軟,谷歌同樣遭遇過類似的困境,難道硬體生産真的成了軟體企業的“噩夢”?顯然這不能僅僅以一兩個企業就説明問題,但是作為國際性的大企業,微軟和谷歌在硬體上的折戟也反映出軟體企業在踏入硬體大門時仍需慎重選擇。對比與當下做的風生水起的硬體企業,軟體企業踏入硬體時,在硬體差異化、用戶體驗上仍需加把勁,而不能隨大流,毫無自身的特色。

  冰火兩重天的微軟與諾基亞

  2013年9月3日,昔日的手機巨頭諾基亞宣佈將手機業務全線出售給微軟,微軟重新聘用諾基亞前CEO埃洛普負責微軟的移動設備業務。然而,吃下諾基亞手機業務的微軟過的並不好,微軟公佈的最新財報顯示,微軟上一季度減記了高達76億美元與移動設備部門有關的費用,幾乎趕上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50億美元和收購移動專利組合的22億美元的總和了。微軟還決定在新財年首批裁員7800人,這移動部門成為動刀的主陣營。

  從微軟的種種舉動中似乎可以看出,當下的諾基亞手機業務已經逐漸成為微軟家族中的負擔,在花費鉅額資金收購之後,微軟不僅沒有享受到手機硬體帶來的盈利樂趣,反而不斷往裏砸錢,不僅減記和裁員,就連埃洛普本人也在組織架構調整中離職。

  而作為手機業務曾經的主人,諾基亞在拋棄手機業務之後卻逐漸風生水起。幾天前,歐盟正式同意諾基亞對阿爾卡特-朗訊的並購,而諾基亞在發佈了虛擬現實攝像頭之後,緊接著就發佈了第二季度財報。報告稱,諾基亞第二季度營收32億歐元(約合217.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29億歐元增長9%,二季度營業利潤為5.21億歐元(約合35.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1%。高增長的態勢讓人無法想像其曾是一個掙紮在破滅邊緣的手機帝國。事實上,在諾基亞將陷入困境的手機業務甩給微軟之後,它的股價已經翻了一倍,小日子可謂是越過越好。

  硬體真成軟體企業過不去的坎?

  不僅僅如此,近日諾基亞又火了一把,手機業務已不再是諾基亞的主業,其他業務在如今的諾基亞看來更賺錢。為了跑得更快,諾基亞還在不斷地精簡業務。幾天前,諾基亞將Here地圖業務出售給了德國的三家汽車公司,瞬間進賬了27.1億美元。

  現在的諾基亞在專注于網路和電信設備業務的同時,也開始嘗試新的可能。日前,諾基亞推出了3D虛擬現實錄影機OZO,開始向虛擬現實領域進軍。也有傳聞諾基亞將在和微軟的“不做手機”協議期滿後重新進入手機市場,不過相比之下,現在輕裝上陣沒那麼多歷史包袱的諾基亞似乎更能在這個世界生存下來。

  總體來看,去除手機業務的諾基亞,已經開啟了彎道超車模式。

  反而,從現在看來,微軟很可能走上谷歌的老路,推出硬體製造的競爭,將注意力集中在軟體服務上。曾經,摩托羅拉一度將谷歌拖累到窘境,隨後谷歌毅然地拋掉了摩托羅拉這個大包袱,沒有了手機業務並沒有影響谷歌,反而讓谷歌在智慧手機市場更好地發光發熱。

  而微軟現在的一系列“去諾基亞”行動,也充分説明微軟欲將拋棄諾基亞。去年七月,微軟現任CEO更是將1.8萬人的微軟史上最大的裁員計劃,揮刀指向了諾基亞。

  差異化的産品設計與服務是鑰匙

  在當前寬鬆、自由的市場發展空間方面,這個時期的智慧硬體廠商擁有比任何時代都更好的機會,因此追求産品創新、技術和用戶體驗等問題挑戰,正是目前這些智慧硬體廠商在著力解決的問題。但除此之外,來自技術與體驗的較量,目前也正成為大多數廠商在發力的焦點。

  在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智慧設備中,大多産品均選擇從消費者最為關切的現實需求入手,力求通過産品功能給予用戶最大的需求解決方案。另外,在産品設計、配件參數等方面,這些産品也均有了一定專注程度——要麼通過頂尖的産品組件,給予用戶最好的性能體驗;要麼通過精美的工藝設計,給予用戶全新的視覺體驗。

  在科學技術日趨發展的今天,單一追求大而全的東西並不是長久之計,反而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向正是智慧硬體的方向,這樣的理論目前正在成為現實。因而可以説硬體佈局市場並不難,難得是如何通過更加良好的服務讓用戶感覺到企業的差異化競爭,而這點上,身為大企業的微軟顯然並不夠重視,在未來的智慧硬體設備競爭中,體驗或將會成為未來智慧硬體産品競爭的最主要砝碼,因而,微軟若還想在硬體上有所作為,這點亟須改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