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胡志堅:我國身處創新超越的大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8-05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曾任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副司長,長期活躍在科技政策研究和制訂的第一線。在題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有關問題》演講中,他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什麼是創新,什麼又是新常態,未來的趕超之路該怎麼走。

  “創新不是研究開發,不是發現、發明,也不是成果轉化、創業,”胡志堅援引熊彼特的觀點説,“創新是生産要素的重新組合”,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上才提出創新政策,九十年代提出創新系統的理念,自那時以來創新一直是全世界科技政策討論的熱點。

  比如,市場上總會有人想要採用賺取更高利潤的生産方式,這就是創新衝動,一旦有人成功了,開闢了新的市場需求和方向,就會不斷有新的創業者投身這個行業,新的生産體系就慢慢發芽、培育、壯大,並最終替代舊的生産體系。這就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

  胡志堅以我國加入WTO之後為例説,我國新興産業通過一波創新浪潮異軍突起,引領世界,例如光伏、手機製造、網際網路、資訊通訊、高鐵、LED照明等。與此同時,歐洲、美國和日本的製造外包紛紛向中國轉移,這對我國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生産方式的引進,帶來了凈利潤和GDP的增長。

  科技落後、關鍵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上,國際分工中處於中低端,創新體系包括市場制度不完善……在胡志堅看來,世界近代史表明,創新超越者大多是相對落後者。落後不可怕,關鍵是自身的創新發展狀態好不好,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能否抓住創新超越的良好契機。

  “當一個國家成為世界性工廠的時候,它就迎來了開始加速創新超越,並且引發世界産業變革的大時代。”胡志堅分析説,我們現在已經是世界性工廠,所以中國最具備在新時期引領變革的潛質。中國身處創新超越的大時代,我們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比較優勢和條件,譬如,我們有大規模的廉價高素質勞動力群體,資本充足,技術水準形成了跟跑、並跑、領跑並存格局,企業家創新慾望強烈,龐大的製造體系靈敏快捷……

  在他看來,上述優勢需要通過持續的體制機制改革才能得到發揮。中國作為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崛起的規模比整個西方同時崛起的規模還要大。“一旦我們的創新活力爆發出來,那是不敢想像的,一定會帶動整個世界産業的深刻變革和影響。”

  和過去30年相比,如今的創新難度越來越大。“可以引進的基本上引進完了,容易學的也都學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想獲得新的生産體系和更新的技術,更多是靠原始創新。”胡志堅稱,加強企業創新能力仍然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的改革主題,但是,加強科學研究體系的能力建設,打造一流大學、一流科研機構,會日益顯得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