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 出 中 國 牌

  • 發佈時間:2015-08-05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驅動發展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和多種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經營好森林生態系統就是維繫著人類的繁衍生息。”7月20日,當記者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惠剛盈會面時,他如此打開了我們的話題。

  作為我國森林經營著名專家,惠研究員和他的“森林經營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團隊,為我國結構化森林經營理論與技術的創立,以及創新性的發展應用立下了標誌性的戰功,具里程碑的意義。

  何謂森林經營

  “目前,人類社會正經歷著從工業文明階段向生態文明階段的過渡,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兩大主題。森林經營就是圍繞經營目標著重進行森林結構調整,也就是進行林木水準分佈格局、競爭關係和樹種組成調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唐守正研究員如是説。

  森林具有複雜的結構和功能,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木質林産品和非木質林産品,而且具有歷史、文化、美學、休閒、生態等方面的價值,在保障農牧業生産條件,維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減免自然災害和調節全球碳平衡和生物地球化學迴圈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呵護森林等同於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家園,經營森林就是經營環境。

  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祖先早就有森林經營的實踐:“歲種30畝,3年90畝,1年賣30畝……週而复始,永世無窮。”這種森林永續利用的思想,早在一千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已經認識到了,比外國人早了800多年。但是,完全可以説我們是醒得早,起得晚,行動得緩。由於舊中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國家管理無序等原因,在我國歷代能夠做到科學森林經營的幾乎沒有,甚至在今天,在有些地區能夠真正做到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也不多。

  世界上可不是這樣!人家自有一套經營森林的方法。

  世界森林經營你我他

  惠剛盈告訴我們:“世界林業發展到今天,發達國家都各自有了自己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與技術,這些理念、模式對世界林業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先説德國。他們有“近自然森林經營”理論。近自然林業是模倣自然、接近自然的一種森林經營模式。它闡明人工營造和經營的森林,必須遵循與立地環境相適應的自然選擇下的森林結構。“林分結構越接近自然就越穩定,森林就越健康、越安全”。近自然森林經營的原則為:珍惜立地潛力、尊重自然力;適地適樹;針闊混交、提高闊葉樹比重;復層異齡,單株擇伐利用等。近自然經營的理論于上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我國的學者對其理論和可行性作了大量探討,也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浙江天童林場第一個採用“近自然理論”,對退化天然林實施恢復和人工林改造;其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于2003年邀請德國專家現場指導,在密雲水庫集水區進行了技術培訓和試驗示範工作……

  接著説美國。美國作為“生態系統經營”的代表,最早開始了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管理實踐。所謂的森林生態系統經營是以可持續性為主要目標,包括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生物多樣性、生物過程、物種、生態系統的進化潛力以及維持土地的生態可持續性,同時還包括森林對於社會的意義,此外也不排斥傳統的森林永續收穫經營的目標。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的指導思想是人類與自然的協同發展。其經營目標是從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的整體作用出發,以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在自然、社會系統中的服務功能為中心,通過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活力,注重景觀水準上的效果,將生態系統整體的穩定性和經濟社會系統的穩定性結合起來,向社會提供可持續的産品和服務,而不僅僅是某種物質産品。

  再看法國和瑞士。這兩個國家倡導“檢查法”。“檢查法”是顧爾諾和畢奧萊等人在法國和瑞士創建的天然異齡林集約經營方法,它的目標就是通過定期重復調查來檢查森林結構、蓄積和生長量的變化,運用撫育擇伐和天然林更新的經營方式,永續保持森林結構處於確定的平衡狀態,保持森林永續利用。其最終目標是木材生産連續不斷、生産量盡可能多和産品品質盡可能好。檢查法經營思想的核心是採伐量不超過生長量,即在天然異齡混交林中,根據森林的結構、生長、功能和經營目標,在經營中邊採伐、邊檢查、邊調整,森林的結構逐步達到優化,使森林生態系統健康,並産生高效益。我國從1987年起,由吉林省汪清林業局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在該林業局金溝嶺進行了檢查法生産試驗研究,並系統地對試驗林分進行了生長預測和擇伐模擬研究。

  最後説説加拿大的“模式林”。模式林計劃以可持續森林經營、森林的多資源價值觀和綜合森林資源經營的思想為理論基礎。加拿大模式林計劃的目的是:促進可持續林業管理系統和工具的開發與應用;推廣通過示範林計劃所取得的成果;加強示範林網活動;增加地方參與可持續林業管理的機會,它是實施國家林業發展戰略的核心。

  ……

  世界上,凡是林業發達的國家都有自己現代化的森林經營理論和技術體系。而人口、國土面積、森林資源與生態系統及其複雜的我國,有什麼樣的森林經營理論和技術呢?

  中國牌響噹噹

  “多年來,我們基本是模倣與跟蹤,凡世界上普遍應用的最新理論和成果,我們國家都嘗試性的運用,而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智慧財産權的森林經營理論與技術體系,以前還沒有,這對我國林業科技工作者來説不能不是一種遺憾。”惠剛盈深沉地告訴記者。

  “我們不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面走路,我們一定要在森林經營中創出自己的理論與學説,走出自己的路!這就是我在林科院30多年的追求與目標!”

  惠剛盈,1983年畢業于西北林學院林學系,同年被分配到中國林科院,1989、1993年先後在聯邦德國木材與林業研究院和德國哥廷根大學進修。1996—1998年獲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留學德國,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德國哥廷根大學林學博士學位;2001—2002年獲德國洪堡基金(AvH),在哥廷根大學林學院森林經理與收穫研究所開展博士後研究;2004、2006年先後再次獲得洪堡基金,作為客座科學家在哥廷根大學從事高級合作研究。成為目前我國林學界唯一的德國洪堡學者。

  30年來,他在國內外公開發表100多篇科學論文,出版專著8部,獲得發明專利6項。2000年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際林聯(IUFRO)傑出博士研究獎和第五屆劉業經教授獎勵基金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榮獲1996—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産黨員稱號。

  就是這樣一位專家,用15年時間,帶領他的研究團隊終於為我國現代森林經營創立了一個響噹噹的品牌——結構化森林經營。

  結構化森林經營是“基於林分空間結構優化的森林經營方法”的簡稱,之所以在森林經營前面冠以“結構化”,其用意在於強調結構優化,以區別傳統的森林經營。結構化森林經營的經營目標:培育健康穩定的森林;經營理念:以樹為本、培育為主、結構優化、生態優先;理論基礎:結構決定功能、結構的可解析性以及健康穩定森林的結構特徵;經營對象:目的樹種(頂極樹種、主要伴生樹種的中大徑木)。

  而這種紮根于中華大地的現代森林經營理論與技術體系,一經誕生就産生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生産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