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微米空間拓出大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8-03 06:34:15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李丹超 市委報道組 張潘麗

  剛剛搬進桐鄉經濟開發區的浙江伏爾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終於有了佔地35畝的新廠房。從6.9畝的老房子搬出來,“伏爾特”的生産規模擴大了5倍;而躺在“伏爾特”生産線的精密過濾輸液器則是在5微米中完成的“打孔”戰利品。

  是什麼讓“伏爾特”在5微米的世界中堅持了十多年?總經理馬建強説,儘管交了許多學費,但他們始終在高端市場中一步一個腳印。

  要做就做高端

  每隔五分鐘不到,馬建強的電話就要響一次。和許多企業家一樣,馬建強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那張黑黝的臉看上去略顯嚴肅。談起“伏爾特”,馬建強的眉宇立刻舒展開來。

  2014年,“伏爾特”銷售收入7038萬元,畝均産出1008萬元。馬建強卻説,“伏爾特”的市場才剛剛打開。

  二十幾年前,馬建強還是桐鄉第一紡織機械廠機械部的負責人。1991年下海後,他選擇了幹機械這個老本行,專做汽車配件。一次偶然的機會,堂嫂柴家憶向他談起了自己做醫療器械的創想。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反倒引起了馬建強的強烈興趣。“做産品先要開模具,就涉及到設計、結構、外觀、檔次,首先是定位,産品是高端的還是中低端的。那時候國內這塊市場還不太規範,但我就想要做就要做檔次高檔一點的。情願量少一點,但高端對老百姓負責,品質也能得到保證。”馬建強説。

  説幹就幹。馬建強很快找來了原來機械部的同事,這批老哥們技術過硬,能給産品品質上道保險。“伏爾特”的第一個産品麻醉包在市場上活躍起來了,也讓馬建強開始了醫療器械領域的品類拓展。

  做企業的人對市場有種天然的敏感,馬建強發現,在輸液的過程中,割裂藥劑瓶口可能産生的玻璃削、刺穿橡膠瓶塞時的橡膠碎、以及藥品中配伍時産生的結晶,只能通過終端的過濾器才能解除。馬建強説:“血液就像河流一樣,如果微粒進入血管就好像水葫蘆進入河流一樣,5微米以下是可以通過人體正常生理代謝,5微米以上不能通過人自身的代謝排出體外,會造成輸液不良反應和輸液遠期影響。”

  馬建強的第一反應是:何不生産就5微米的精密輸液過濾器?“儘管是不一樣的機械領域,但原理是相通的,只要對老百姓的健康負責就行。”2003年,馬建強帶著技術人員一頭扎進了5微米孔徑過濾器的研發。

  研發歷經十年

  “伏爾特”的副總經理蘇衛東,和馬建強一起見證了5微米精密輸液過濾器的誕生。整個採訪的過程中,蘇衛東用了三個不允許。

  在“伏爾特”的生産車間裏,記者看到了精密過濾輸液器的真面目:這是一個長在輸液器末端的裝置,一枚圓餅狀的透明塑膠零件,裏面有一張白色薄膜。蘇衛東説:“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非常複雜。在一張PET磨床上,通過重離子加速器打出印記,再通過後道處理形成小孔,一平方釐米,起碼要有80萬個小孔。”

  5微米的小孔有多大?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問題出現了,一平方釐米的範圍打上80萬個小孔,怎麼避免出現二連孔甚至三連孔的現象。“尤其是三連孔,會導致濾除率下降,這是我們不允許的。國家標準是濾除率不低於90%,我們給自己的內控標準是做到95%。”蘇衛東告訴記者,濾除率越高,對人體的保護性越強,産品在市場上也更具優勢。

  5個百分點,花費的精力卻非常大,包括過濾器的殼體、流道的研發,“伏爾特”前後報廢了幾十副模具。

  每一個過濾器出廠前,都要經過液體實驗和微粒分析。“即便是1萬個産品中出現幾個氣堵的情況也決不允許,這是我們的原則。”蘇衛東介紹,實驗室試驗的時候測試沒有問題,但在醫院裏,第一瓶輸液完之後,緊接著就是第二瓶,結果就發生了氣堵。輸液器中産生氣體,可能會産生氣堵,導致液體無法進入人體內,危及身體。

  馬建強和蘇衛東帶著研發人員試著在過濾器上增加了一個小孔,再在小孔上加一層膜,透氣不過水的設計解決了氣堵的問題。就在大家都以為産品再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部分醫院傳來了壞消息:臨床不合格。

  “當時我們就開始反思,為什麼其他地方都沒有出現毛病,偏偏就在上海不行。”“伏爾特”馬上召回了幾十萬件産品,蘇衛東告訴記者,“原來是一種叫痰咳凈的中成藥,它的顆粒略粗,不能通用常規膜材。這是我們決不允許的。”

  從打孔、治氣堵,到針對不同藥品採取不同膜材,“伏爾特”的精密過濾輸液器終於在2011年開始被市場認可。那時候,離第一次研發已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花費超過兩千多萬元。

  技術精益求精

  據統計,5年前,全國輸液器産品的用量是60億隻,而精密過濾輸液器的用量只有3000萬隻,僅佔總用量的0.5%,而現在,精密過濾輸液器在國內市場佔有量上升到2億隻左右。就目前國內市場而言,有60%左右的同類廠家選擇使用“伏爾特”的精密過濾輸液器做零配件。

  “我們現在有46名研發人員,大部分是自主培養起來的,也會聘請著名醫療機構的專家來當顧問,特別是臨床方面的專家。”馬建強親自擔任研發中心主任,他説自己本著顆初心,必須對老百姓的健康負責。

  其實“伏爾特”的精密過濾輸液器真正成熟也就在最近兩三年。過濾輸液器的技術瓶頸在於流速偏慢。比如15微米孔徑的輸液器,10分鐘的流速為1000毫升,那麼5微米孔徑的過濾輸液器流速就只有500毫升。這讓時常人滿為患的輸液室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極為不符。如何在有限的輸液時間內保證過濾功能的精密性?目前既能做到輸液速度1000毫升流速,又能做到5微米孔徑的,國內並不多。現在,“伏爾特”做到了,它在過濾器上已擁有六個專利,核心部件過濾器在國內市場的銷售份額逐年擴大。

  “精密過濾輸液器比普通輸液器價格高五六倍,但我們認為這是必然趨勢。”馬建強最後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