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殖戶苦盡甘來 養豬業仍存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8-03 05:38: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生豬市場利好不斷,“苦盡甘來”4個字,道出了當前全國養豬戶的心聲,但國內養豬業仍然問題很多。每逢行情看好,散戶就大量涌入,導致産能迅速過剩。由於我國生豬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水準低下,國內豬價長期大幅高於國際市場,進口豬肉也將衝擊國內市場——

  “每出欄一頭250斤的毛豬,凈賺700元。連續虧了好幾年,現在總算苦盡甘來。”8月2日,湖北省蘄春縣劉河鎮振龍實業公司董事長胡基振對《經濟日報》記者説。

  農業部畜牧業司對全國480家集貿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7月最後一週,全國生豬和豬肉每公斤均價為17.51元、26.76元,分別連續19周和18周上漲,累計漲幅分別高達44%和26%。

  豬價呈恢復性上漲

  過去3年,國內豬價持續低迷,去年3月份以後,大戶減産、散戶退出,供給減少,豬價恢復性上漲

  今年豬市利好不斷。一方面是豬價上漲,另一方面是飼料價格下跌。

  眾所週知,飼料佔養豬成本的絕大部分。作為豬飼料主要成分的玉米、豆粕,最近一年時間價格一直低迷。

  胡基振的公司目前存欄5000頭生豬,每月出欄1000頭,光飼料錢每天就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去年7月份,每噸飼料玉米進價2860元、豆粕進價3800元,現在玉米只要2720元,豆粕才2870元。”攤開賬本一比對,胡基振發現,飼料價格下跌,實打實為他省了一大筆錢。

  業內將豬糧比(豬肉與主要飼料玉米的比價)作為評價豬肉價格是否合理的重要參考依據:6:1為平衡點,低於此點為虧損,高於此點為盈利。農業部數據顯示,7月最後一週,全國豬糧比為7.09:1。養豬戶目前利潤相當可觀。

  “豬價上漲屬於恢復性的。”農業部市場司一位負責人如是説。

  之所以説是恢復性,是因為過去3年豬價持續低迷,全行業長期重度虧損。

  “養了15年豬,去年那樣的行情從沒見過。每公斤毛豬,各項成本要12.8元,收購價才9.6元。每出欄1頭毛豬,要凈虧損320元。”胡基振説。

  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自2012年2月起,豬價進入下跌週期。到2014年3月,豬糧比跌破5:1重度虧損警戒線。

  豬價大幅低於養殖成本,導致養殖戶大幅削減存欄量。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豬肉産量2574萬噸,同比下降4.9%。胡基振原本養了1萬多頭豬,到今年6月初只剩下5000頭。“劉河鎮以前存欄幾百頭的養豬戶有幾十家,到去年年底,幾乎全關門退出了。”

  “本輪豬價上漲與以前不同。上兩個上升週期,豬肉供應下降而消費穩中略增;本輪豬價上漲是由於豬肉供應降幅高於消費降幅造成的。”農業部市場預警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國際情報研究室副研究員朱增勇説。

  “今年上半年,居民豬肉消費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而趨降。生豬供應降幅則更大。上半年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0682萬頭,同比降10.0%,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連續4個月同比減幅超過14%。”朱增勇説。

  去年3月份以後,養豬行業持續重度虧損,導致大戶減産、散戶退出,隨著供給顯著減少,豬價難免要恢復性上漲。

  未來一年行情偏暖

  8月份以後,生豬出欄和能繁存欄有望恢復性增加,未來一年生豬養殖將總體處於較好的盈利期

  雖然今年上半年豬價穩步上漲,但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對短期行情並不看好。“從新發地市場近幾年肉價的走勢來看,每年立秋之前,由於人們有‘貼秋膘’的習慣,豬肉價都會衝高。立秋後,肉價反而有所下降。”

  北京新發地7月第3週日均上市1771.14頭,比第2周的1697.43頭增長了4.34%,增加的幅度比較明顯。“這表明:毛豬産能雖然明顯下降,但是下降後的産能並沒有造成供應的顯著短缺。”

  業界專家雖然對近期行情略看空,但對未來一年則較樂觀。

  “養豬行業盈利良好的形勢可能將一直持續至2016年下半年。”朱增勇説。從生豬供應看,短期內豬源緊張的局面難以改變。雖然在生豬行情帶動下,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增加,生豬存欄開始增加,但2014年下半年能繁母豬存欄快速下降,將會影響之後12個月生豬出欄量,供需偏緊局面將會一直持續至2016年下半年。

  今年4月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上漲,養殖戶補欄積極性較高,尤其是5月份,仔豬銷售明顯增多。按生豬生産正常規律推算,5月份銷售的仔豬要到10月份出欄;5月份補欄的成熟後備母豬,其生産的仔豬至少要在2016年的3月份才能出欄。“正常情況下,今年第三季度豬價有望持續小幅上漲。10月份後生豬價格會有震蕩,但幅度不大,總體向好。2016年二季度,生豬出欄相對減少,價格預期繼續看好。”朱增勇説。

  去年3月,豬糧比跌破“5:1”的重度虧損警戒線後,本地不少養豬場倒閉,胡基振低價收購了上千頭中豬(35千克-60千克)。原想等行情好時多回點本,誰知行情越來越差,扛到10月後,他只得全部賣出,每頭虧了七八十元。近來行情走好,對於是否大幅擴産,胡基振和同行們仍心存疑慮。

  “在經歷兩次生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後,養殖者補欄比較理性。今年8月份以後,生豬出欄和能繁存欄有望持續恢復性增加,但豬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未來一年生豬養殖將總體處於較好的盈利期。”朱增勇説。

  養豬業仍問題多多

  豬價上一輪持續3年慘烈下跌,表面上看是産能過剩,實質上是因為國內養豬業生産落後、大而不強

  通常來講,養殖規模越大,成本越低,但實際上,國內大規模養豬場,養殖成本竟然顯著高於中小養豬戶。據測算,當前中小養殖場每斤白條豬養殖成本只要5.7元,大養殖場則要6.8元或更高。

  “成本高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比如,大養豬場飼料全靠採購,小養豬場飼料可以自配,可以農牧結合;大養豬場有設備折舊、貸款利息,小養豬場幾乎沒有;大養豬場要雇傭不少工人,小養豬場多是家庭經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利説。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大養豬場普遍依賴手工餵養,自動化水準極低。

  “不是不想自動化,是實在用不起。”胡基振曾做過市場調研,發現如果自動化改造,萬頭豬場至少要先期投入1400萬元。“不算飼料、管護成本,光銀行貸款利息每年就比人工工資高出很多倍。”既然用人工比用機械成本低很多,那還是用人工生産划算。胡基振雇傭了26人,每人平均月工資3000元。“單月工價水準只要不高於7000元,人工就比機械划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2014年末生豬存欄46582.74萬頭,名列世界第一,但豬場總數約6713.7萬個,99頭以下規模佔比高達50%。美國生豬存欄6600萬頭,雖然排名世界第二,但全國豬場才7.1萬個,5000頭以上規模佔60%。美國豬肉生産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每年生豬存欄1500萬頭,一年屠宰2700萬頭,平均每天宰殺生豬就達8萬頭。規模化、集約化大大降低了其生産成本,提高了其抗風險能力。

  豬價上一輪持續3年的慘烈下跌,表面上看是因為産能過剩,實質上則是因為國內養豬業生産落後、大而不強。

  以前,由於國內養豬大戶大而不強,每逢養豬行情看好,散戶就大量涌入,導致産能迅速過剩。如今豬價大漲,效益可觀,散戶遲早將大批入場,行業前景堪憂。

  堪憂的不僅是散戶的大批盲目入市,還有國際廉價豬肉的強大壓力。多年來,由於生産效率低下,國內豬價長期大幅高於國際市場。今年國內豬價大漲,內外差價更加懸殊。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我國進口豬肉31.99萬噸,同比增長7.6%;生豬産品進口70.65萬噸,同比增長3.4%。在國際經濟日益一體化的今天,國際和國內豬價不可能長期相差懸殊。對此,業界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要防止廉價進口豬肉衝擊剛剛回暖的國內豬肉市場,就必須儘快提高國內養豬業自動化、現代化生産水準。國家可考慮建立專項基金,在養殖大戶實行自動化、現代化改造時,給予貸款貼息。

  北京新發地7月份最後一週的數據顯示,白條豬日均上市量為1695頭,比第3周減少4.30%,是近一個月上市量最少的1周。“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肉價過高,已經對消費産生了抑製作用。生豬價格上漲過快,開始擠壓流通環節的利潤。由於擔心客戶流失,豬肉商戶不敢同步大幅提價。上周北京新發地商戶每銷售1扇白條豬(半頭豬),平均只能獲1元多一點的毛利,有的商戶甚至開始賠錢。”劉通説。

  國內養豬業雖然苦盡甘來,但離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好日子還有距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