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 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8-01 15: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財政部門深入推進稅制改革,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援,減輕了企業負擔;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強化預算執行管理,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在公共服務領域積極推廣PPP模式,建立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新機制,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提供資金支援,有效地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在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盤活存量資金加大公共支出

  看點

  財政部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力增效,更加注重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同時,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7月30日,財政部通報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有關情況,披露了應收回財政存量資金的數量,並指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成效和問題,對9個未按規定交回財政存量資金的中央部門點名。同時明確,財政存量資金沒有明確交回期限的,應限期交回。

  這顯示出國家對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大公共支出,加力增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明確態度。

  今年以來,根據中央部署,財政部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力增效,更加注重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今年,財政赤字規模適當擴大,安排16200億元財政赤字,比上年增加2700億元。同時,保持適度的政府投資規模,發揮投資拉動和引導作用,安排中央基建投資477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

  在財政收入增長放緩、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支出預算執行管理,保障民生等重點支出需要。同時,支援擴大投資需求,保障重點項目資金投入,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中西部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等項目。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2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同口徑增長10.6%。其中,民生等重點支出增速較大,上半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432億元,增長20.9%;城鄉社區支出7359億元,增長19.1%;農林水利支出6833億元,增長13%;節能環保支出1487億元,增長19.9%;交通運輸支出5226億元,增長18.7%。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財政收支矛盾凸顯。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強統籌使用,喚醒“沉睡”的資金。6月,國務院印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提出了包括推進項目資金統籌使用、推進重點科目資金統籌使用、推進部門資金統籌使用等10條重要措施。

  “這是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長期制度安排,也是加強預算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強調,要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就必須加快預算管理改革,通過改革優化預算編制使項目可行,強化預算執行使資金依規及時到位。

  各地各部門通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增加了資金的有效供給,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7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整改審計查出問題,強調把寶貴的公共資金資源用到促發展惠民生上,確定各級財政將已收回沉澱和違規資金2500多億元加快統籌用於急需領域;國務院將239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存量資金調整用於在建重大項目。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穩增長關鍵是選準著力點,增加公共投資是穩增長的最有效切入點。因為一方面公共投資的乘數效應強,另一方面公共投資有較大硬性缺口,包括農田水利設施、保障房建設、環境保護等領域。財政存量資金是一支生力軍,因而應重點投向這些領域解決燃眉之急。”白景明説。

  看點

  推行降稅清費企業負擔減輕

  國家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援,減輕了企業負擔。減稅降費特別是對小微企業實施精準減稅,本身就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這也有利於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維護經濟平穩運作

  “80後”王茜在遼寧大連市沙河口區創建了一家機電設備公司。“2012年和2013年,企業應納稅所得額都在5萬元左右,當時減半徵收的標準擴圍至6萬元,2年共減稅1萬餘元。”王茜説,幾年來企業所得額穩步提高,而國家對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也一再提高。今年優惠的標準再次提高,公司又繼續能享受到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在稅收優惠的“潤澤”下不斷成長。

  今年以來,國家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援,減輕了企業負擔。針對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優惠政策力度在不斷增大。2015年,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的年應納稅所得額標準由低於10萬元提高至20萬元;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免征額提高到3萬元;免征有關政府性基金優惠政策等。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239萬戶納稅人享受了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86.54億元,還有2700多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享受了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優惠政策,減稅399.77億元,兩項合計減稅486.31億元。

  減稅降費特別是對小微企業實施精準減稅,本身就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這也有利於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減稅降費對穩增長有著積極的作用。不僅直接減輕了企業負擔,更將促進長期經濟發展,培育稅源。”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

  稅收充分發揮杠桿作用,進行精準調控,作用於微觀經濟活動、維護經濟平穩運作。今年是“營改增”第四年,截至6月底,全國納入“營改增”試點的納稅人共計509萬戶:一般納稅人94萬戶,佔18.47%;小規模納稅人415萬戶,佔81.53%。上半年“營改增”共減稅1102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直接減稅600億元,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502億元。

  按照國務院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要求,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從宏觀上鼓勵和促進出口,又從微觀上調整外貿結構。稅務部門制定實施出口退稅管理規範,加快辦理出口退稅。上半年全國出口退稅6565億元,增長12.4%,有力支援了外貿增長。

  為滿足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的要求,國務院決定通過完善稅收調節等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進出口環境,增加公民購買意願較強的消費品進口,擴大國內消費。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各級政府持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推進收費清理,取消、減免收費項目,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今年5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央層面累計取消、停徵、減免了4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約920億元。目前,中央層面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少到了138項。地方層面也取消、減免了一大批本地區設立的收費項目。

  看點

  PPP模式展開地方債順利發行

  我國在公共服務領域積極推廣PPP模式,有助於“雙創”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供給“雙引擎”。建立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新機制,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提供資金支援,切實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以前,一下急雨小區積水就很嚴重,一樓客廳裏都是水,晚上都不敢睡覺。現在雨停水幹,感謝政府為咱們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家住安徽池州市城北小區72歲的陳臘梅老奶奶説。

  陳奶奶説的這件大好事,是池州市今年初啟動的污水處理及市政排水設施購買服務項目。作為財政部去年年底發佈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示範項目後率先落地的“全國第一單”,這個項目的運作模式廣受關注。

  池州項目資産包括地下排水主幹管、2座污水處理廠和7座污水處理泵站,當地政府將這些資産打包後,以7.1億元賣給社會資本。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中標後,與池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池州市排水有限公司,特許經營期26年。1月至6月,池州排水有限公司改造主城區排水管網工程18處,搶修塌方6處、進行近40萬米管網普查等。作為政府方顧問,大岳諮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認為,合作將帶來多贏局面,“對池州政府來説,資金有一部分可以用於償還債務,一部分用於沒有收益的公益項目建設。同時,對於新開工的管網建設,也不需要佔用大量財政資金,借助社會資本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此外,還為深圳水務等社會資本拓寬了投資渠道。”

  當前,公共服務領域存在巨大需求,面臨很大的資金缺口,PPP正是動員社會資本投入到公共服務領域的有效機制。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模式,對於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供給“雙引擎”,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去年底,財政部確定了首批30個,總投資1800億元PPP示範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得到持續推進。同時,地方政府和各級財政部門陸續公佈擬實施PPP項目名單,涵蓋交通、市政、醫療、環保等多個領域,預計總投資近2萬億元。

  作為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也順利開展。按照疏堵結合、“開前門、堵後門、築圍墻”的改革思路,新預演算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新機制。今年是預演算法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元年”,2015年預算安排的地方財政赤字為5000億元。此外,在今年3月和5月,財政部分別下達了2批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目前,各省份發行已下達額度,政府債券工作進入了尾聲,發行工作平穩、順利進行。

  “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地方債制度,能夠有效發揮地方政府規範舉債的積極作用,為地方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提供資金支援,切實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白景明説。(經濟日報記者 崔文苑 曾金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