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藥電商CEO紛紛鬧辭職

  • 發佈時間:2015-08-01 10:30:0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近日,“11位醫藥電商CEO遞交辭呈”的消息在市場流傳,這讓觀察人士唏噓不已,醫藥電商還沒燦爛就凋敝了。不過,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路資本仍然鉚足了勁扎進這塊熱土。一冷一熱的表像背後,究竟掩藏著怎樣的行業暗流?

  批量離職

  7月初,先聲再康電商總經理張移兵辭職,將到好藥師網上藥店出任CEO。而在5月,離職快貨網的廖光會,赴任百洋網CMO;同在5月離職的還有前七樂康CEO賴裕銳、海王星辰網上藥店總經理鐘日華。

  值得一提的是,鐘日華是海王星辰電商的創始元老,于2010年加入海王星辰負責組建及領導電商業務。根據中國醫藥電商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海王星辰電商2014年銷售額達到2.4億元,是唯一進入10強的大型連鎖藥店。

  最大牌的當屬阿裏健康前COO張守川。3月20日,湯臣倍健“關於合作設立移動醫療公司”的公告,證實了他的離職傳聞。在新設公司中,張守川以自然人身份出資368萬元,佔股4.5%,開始了創業生涯。

  此外,上海藥房網負責人陳青、原金象網CEO牛徵曌、原健一網CEO何濤、康得樂網上藥店CEO夏語等人的身影,也出現于這波離職潮中。

  據媒體統計,自2014年7月至今僅僅一年的時間,已有11位醫藥電商企業的CEO遞交辭呈,辭去了公司的所有職位。其中不乏電商行業的資深人士,且有幾名離職高管至今仍處於無業狀態。像牛徵曌、鐘日華、賴裕銳辭職後,都稱賦閒在家,準備自主創業,至於是否“回歸”醫藥電商行業仍是未知數。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對《金證券》記者表示,醫藥電商高管頻頻離職的主要原因,在於未能達到公司要求的業績指標。以阿裏健康為例,2015年7月1日,阿裏健康發佈的2014年財報顯示,歸屬於阿裏健康擁有人的年度虧損額為1.01億港元(約合8000萬元人民幣),較上一財年虧損額增加159%。

  他認為,誰也沒辦法否認醫藥電商未來的發展前景相當廣闊,但現實略顯“骨感”。首先,醫藥電商才剛剛起步,消費者網上購藥的消費習慣還未形成;其次,行業未能擺脫“燒錢”模式,整體盈利水準低;再者,醫藥電商不僅在運營推廣上資金投入量大,藥師諮詢、藥品進銷存系統等多個硬體標準也加大了公司成本;最後,目前政策禁止網售處方藥,這使得醫藥電商相對於傳統藥店並不具備太大的競爭優勢。

  物競天擇

  相比而言,中國醫藥電商研究中心主任張勇的言論顯得有些另類。他向《金證券》記者澄清,此前媒體報道的11位醫藥電商CEO遞交辭呈,實際上統計有誤,準確的數字是9位。

  在其看來,醫藥電商CEO離職潮並非壞事,更不能理解為整個行業未火先衰,實際上是新興行業的基因重塑、自我調整。

  不少醫藥電商做不起來,總喜歡拿政策當藉口,實際上公司存在的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缺陷,才是最大的危機。張勇認為,一些企業雖然披著電商的外衣,但本質上不具備網際網路公司的基因。真正的網際網路公司是創業型文化,具備良好的治理結構,創始團隊控股,絕非老闆一人當家,公司備有期權池——為未來引進優秀人才而預留了一部分股份。反觀國內的醫藥電商,基本上是老闆獨霸股權,電商團隊均是打工者。更差的機制是電商只是傳統藥店的一個子公司或部門。

  這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許多醫藥電商CEO面臨更高的位置、更誘人的年薪或者有機會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必然會出走。比如何濤從健一網離職之後,在北京創建了圓心科技,公司剛成立就獲得了頂級VC——紅杉資本數千萬級別領投的A輪融資;張守川離開阿裏健康後,除獲得湯臣倍健領投的5000萬元投資,他的桃谷科技也做得風生水起;張移兵到好藥師做COO,職業生涯幾乎是平步青雲……

  他判斷,傳統企業老闆不太能理解網際網路的規則和電商CEO的風格,大家長期不在一個頻道上,雙方分崩離析的案例還將增加。這將成就行業的一次洗牌,所有基因不好的企業會因此流失職業經理人,走向沒落成為必然;而離職經理要麼投奔基因好的企業,要麼自立門戶,成就個人的精彩。

  資本玩票

  雖然醫藥電商屢屢被唱衰,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路資本卻蜂擁而至。據不完全統計,國內A股佈局醫藥電商的上市公司達到12家,分別是上海醫藥九州通第一醫藥康恩貝康美藥業國藥股份一心堂以嶺藥業嘉事堂太安堂海虹控股英特集團等。

  其中,康恩貝在短時間內連下兩城。2014年12月4日,公司宣佈擬以現金2.71億元受讓浙江珍誠醫藥線上股份有限公司30.81%股份;今年7月13日,康恩貝宣佈作價3.2億元投資醫藥電商平臺可得網。

  張勇透露,從去年6月至今,一年多的時間,醫藥電商行業不知不覺已經吸金15億元。國家層面扶持醫藥電商、網售處方藥放開前景逐漸明朗的政策利好環境,加上資本的跟風特徵,醫藥電商在接下來獲得更多的資本關注不無可能。

  郭凡禮也指出,目前我國醫藥電商發展迅速,不管是企業數量還是銷售額都大幅度提高,但當前行業集中度很低,未能出現領導企業,資本涌入醫藥電商也是想搶佔市場先機,爭做醫藥電商行業未來的領導者。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各路大佬對醫藥電商模式的探索並不相同。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國藥股份、第一醫藥、九州通、上海醫藥、英特集團為代表,它們屬於醫藥商業領域,具備線下連鎖藥店、藥品配送能力;二是以嶺藥業、太安堂、康恩貝、康美藥業、同仁堂這類藥品生産企業進軍醫藥電商;三是第三方藥品銷售平臺,例如天貓醫藥館、京東、1號店;四是以健一網、七樂康為主的獨立垂直電商等。

  不過,中航證券分析認為,醫藥電商具體的産業鏈條和盈利模式需要在政策落地之後才會逐漸清晰。《金證券》記者也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提醒,在醫藥電商佈局上可能面臨持續投入和業績不確定性的風險。

  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網售處方藥方案仍然懸在空中,資本更加青睞醫療器械及保健品業務等細分領域的電商玩家。“有些上市公司還是試水性質,只是象徵性地投入一些資金,既能防範風險,又能製造熱點,何樂而不為?”深圳某券商研究員直言。

醫藥電商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海虹控股 43.40 10.01%
2 一心堂 26.09 6.58%
3 瑞康醫藥 15.62 2.63%
4 老百姓 72.99 2.50%
5 益豐藥房 59.79 2.24%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東北制藥 9.93 -1.88%
2 白雲山 29.80 -1.78%
3 上海醫藥 24.34 -1.30%
4 康緣藥業 13.73 -0.65%
5 馬應龍 19.13 -0.5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