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藥行業上市公司 面臨“以價換量”局面

  • 發佈時間:2015-08-01 08:40:53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外企明星藥:降價或難免

  血液製品:提價苗頭顯 行業集中度或提高

  據傳葛蘭素史克或成為首個在華大幅降價的外資藥企。據悉,其降價藥品包括三大B型肝炎抗病毒明星産品,且其已在部分省份通過參與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實施了降價,平均降幅達到20%~30%。

  “在新一波的醫保控量、招標談判政策面前,無論中資外資,原研藥還是獨家品種,都不太可能享受原來的超級福利,降價潮即將來臨,醫藥股都要考慮‘以價換量’新局面。”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但記者留意到,供應緊張的血液製品已開始有提價苗頭。

  文/表

  廣州日報記者 涂端玉

  日前葛蘭素史克(GSK)有關負責人在某研討會上透露,公司將主動降低部分原研藥價格。據悉,此番GSK降價藥品中包括三種針對B型肝炎的抗病毒明星産品:賀普丁(拉米夫定)、賀維力(阿德福韋酯)和韋瑞德(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酯)。前兩者為醫保目錄産品;韋瑞德于2014年7月剛剛在華獲批用於治療成人及12歲以上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適應證藥物,目前尚未進入醫保目錄。

  外企産品難逃“降價潮”

  據了解,GSK或逐步擴大降價範圍。其有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GSK將在華引入疫苗生産技術,且未來還將在中國推進一系列戰略舉措,包括技術引進及轉讓、商業運營模式改革等。

  實際上,本報記者此前已留意到,輝瑞旗下明星産品“偉哥”萬艾可,已開始長期在藥店進行促銷優惠等各種“暗降”,讓利幅度不小。

  “GSK在華主動降價的誠意可能與其此前商業賄賂事件以及之後在華業績下滑有關,但GSK不是特例,未來外企在華生存經營很可能面臨真正的‘降價潮’。”對此,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過去幾年發改委也曾調整過部分外資藥價格,但都屬於“雷聲大雨點小”,而隨著發改委放開絕大部分藥價,且將啟動針對專利藥、獨家品種藥的談判機制,還會參考外資藥在其他地區的定價,這意味著真正的“砍價”大刀或落下。“被動降還是主動降,這是個策略問題。此前面對‘降價潮’,外資奶粉品牌、日化品牌也都表現各異,有的偷偷暗降不願承認,有的則高調宣佈讓利。”他表示。

  血液製品有提價苗頭

  這邊廂,仍有企業敢於逆市上調價格。記者獲悉,在藥價放開、“觀察”近兩個月動靜之後,血液製品價格有鬆動上揚跡象。業內盛傳華蘭生物血液製品已開始提價。該公司董秘謝軍民此前向外證實,公司血製品整體提價不明顯,但從趨勢上來講,稍微提了5%左右。“價格不會一下子提很多,會採取漸進的方式,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他表示。

  博雅生物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行業內血製品價格都比較穩,要提價也是慢慢提,試探性、區域性提。博雅生物目前血製品還沒有提價,但不排除未來有提價的可能性。

  “雖然業界預測藥價放開後大部分仿製藥乃至原研藥會出現不同程度降價,但血液製品一直被認為要‘單列’討論。”該觀察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既然藥品將交給市場充分競爭,“供需關係”就對價格漲跌有最直接影響。“國內血液製品整體來説供應始終較為緊張,所以産品價格也會隨行就市,此前業界也對血液製品提價存在較高預期。”但其也表示,就算“供不應求”,監管部門及企業應該都不會讓産品價格出現“陡然大漲”。

  關注:

  藥企龍頭股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分類採購和帶量採購等概念。制度設計的初衷是:藥品招標應引入“量”的概念,以此幫助企業産生規模效應,並最終實現合理降低藥價和扶持優質企業做大做強的雙重目標。隨後發改委等多部委發佈《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決定從6月1日起,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將被取消,這意味外資藥企不少明星産品告別“超國民待遇”。

  隨後,衛計委印發公立醫院藥品採購通知,提出分類採購、採購預算控制在醫院業務支出的25%~30%、談判團購專利藥等要求。

  “國內藥企別偷笑,醫保控費、帶量採購都是針對普遍的市面在售藥品,這些政策要求意味著包括中成藥企業原本掌握的獨家品種等,都可能要‘以價換量’博穩定營收。當然也可能換來雙贏,讓消費者感受到藥品性價比提高,同時,企業也可能借此實現放量增長。”該觀察人士表示,總體來看,未來大部分藥品價格應會呈現下降趨勢。“不同於食品等快消品,藥品作為特殊商品,其同時受到政策、市場兩方面的巨大影響。放開藥價會讓其充分競爭,而招標政策又使得其頭懸利劍,實力較弱的中小仿製藥企業還可能再倒下一批。”該觀察人士認為,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長遠來看利好藥企龍頭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