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藝術圈:語言的通脹

  • 發佈時間:2015-07-31 09:41:48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記得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上世紀有一個每兩月一次的“週末拍賣會”,我們習慣稱之為嘉德小拍。大概從2005年開始為了提高檔次,改名為嘉德四季,每年四次,規模和作品分量都大大提高了,可謂名實相副。隨之而來的是全國有許多類似的小拍一下子都改名,有跟著叫四季的,有叫精品拍賣的。最有意思的是廣州嘉德,原來的週日拍賣會也改名為某某期中國書畫拍賣會,一次我打電話給該公司某主管,委託他幫我買下小拍中的一幅畫,他很嚴肅地告訴我:我們公司現在不搞小拍了,你説的那幅畫在中拍裏。我啞然失笑,本來大和小是一種相對區別的指代,並不包含褒貶和定性。如同樣一個人,老一輩人叫他小張,小一輩人叫他老張,他是否該嚴肅的告訴別人:我現在已經是老張了?中更是介乎于大小之間的,沒有了小哪有中呢?

  這位主管也是我很好的朋友,自然不可與之論語詞。這實際不是簡單的語詞問題,裏面不無是非。我與一位報人議論説:既然大家都不喜歡小,就把小取消,以後最小就是大,然後大大、巨大、超大、奇大。不幸被我言中,後來果然有將原來正常的春秋兩季拍賣會冠以“大型”、“超級”等字樣的。語言的膨脹近似于託大、吹牛,久而久之成為習慣,也會激發實際慾望的膨脹。金融危機是通貨膨脹的産物,通貨膨脹的根源是以一分資本獲取更多資本的利得,開始可能是資本運作的技巧,最終演變為人類慾望的貪婪。這有待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去研究。

  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奇怪的現象,比如名字本應是一個人的資訊符號,有時尊稱是必要的,但有人卻誠惶誠恐,把一些職務尊稱帶入各種語境或文本,顯得繁瑣累贅,破壞了語言的簡潔,這是一種膨脹。比如在口頭寒暄語境中,習慣把一些人的職稱省略前綴,或故意拔高、就高,將成就與某一大家相提並論。這種本屬於特殊語境的語言技巧,相當於資本的技術性放大,當事人本該應有些不安或付之一笑,但寒暄的噱頭常常會吊起人的胃口,於是有些人會以某次重要場合的溢美、誇大之辭為憑據,津津樂道,到處宣揚,這種語言的浮誇往往與虛妄和膨脹的慾望緊密相連。

  看美術界現在小有所成即自詡或被稱“大家”,略有知名度就被稱或自詡“大師”。溢美之詞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得不夠用了,社會各門類的總量確已暴增,唯有一例,“高小”“初小”縮為小學,而後來的職高被稱為中專,中專升格為技術學院,專科學院一律成了綜合性大學。唯大是從的必然結果是與金融危機一樣,泡沫破滅以後一切生産資料將重新定價,真金白銀漲了,花哨水貨跌了,然後形成新的價值體系。比如現在人們將教授稱為“叫獸”、專家稱為“磚家”、博導稱為“駁倒”,不僅僅是玩笑的蔑視,而是實實在在的職稱通脹後的貶值。當今美術界被稱大師,多數都出於戲謔,所以常常有人直接制止這樣的稱呼,以為稱他大師等於是對他不敬。一國語言由於使用中的浮誇,以致如此背離原意,這也算是奇葩。

  孔祥東(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蘇省作協書畫聯誼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