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郝堂村:新居如畫荷花飄香

  • 發佈時間:2015-07-31 03:31: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范亞旭本報記者陳四化張培奇文/圖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下,走在豫南的山村小路上,有山有水,靈氣自生,蟬鳴下風吹得稻苗一起一伏,山村顯得更加安靜。早起的村民駕著小船在荷塘中採蓮蓬,各家各戶開始清掃房前屋後的落葉,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這裡就是郝堂村。

  這個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的典型豫南村莊,村子依山沿河,路兩邊全部是自然形成的植被,碎石鋪出瓷實平整的小路,蜿蜒在山坡之上通向村頭,當看到一片片荷塘時,這個鄉村開始一幕幕地展現了。

  沿著村中的主幹道,看到自然散佈的民居房屋,豫南鄉村中最原始的狗頭門樓、清水墻,用木頭和稻草垛起的柴扉,相稱著已經有300多年樹齡的老銀杏樹,溪水環繞著精心修葺的土坯房,水中的石板階旁魚兒游動,在依水的小橋之上,能聽到流水的聲音,橋兩邊的護欄設計獨特,參差不齊卻顯得很有意境之美,路邊的稻田隨著地形起伏,晶瑩剔透的水珠還在稻苗之上。早早來遊玩的遊客情不自禁地説:“這個村子太美了,跟在畫中一樣。”

  在村頭1號院,村民張厚健説,我家的房子就是孫君老師給畫出來的,一開始還不願意改造,後來商量著就改了,沒想到這座房子還真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從外鄉來的畫家孫君,長期關注和從事農村環境問題,10多年前就開始給農民“畫房子”。2011年,他和“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等民間人士組建了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專門為農民做規劃、設計的專業服務機構。同年,恰逢信陽市在郝堂村試點新農村建設,於是孫君就帶著他的畫筆,來到郝堂為村民們設計改造民居。

  當村民們看到孫君為張厚健畫出的房子後,幾十戶人家就開始主動來找孫君為自家的房子“畫幅畫”,積極參與改造自家的房子。如今在張厚健家的餐廳裏,仍然挂著這幅被裱起來的手繪圖;走在郝堂的村中小路上,所看到每家每戶獨特的房屋設計與院內的藝術創造都是源於孫君的畫筆下。

  7月下旬的郝堂,220畝荷塘環繞村莊四週,荷花綻放,遊人不時駐足拍照。“我們是來這裡看荷花的,女兒從小也沒來過農村,帶著她來感受一下農村生活。”家住信陽市區的劉先生帶著一家人來到郝堂。遊客來到這裡,郝堂成了觀光的景點,賞荷花、品香茗、感鄉愁,徜徉在鄉間小道,真正讓人體驗到了“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每到週六週日成千上萬人來村裏遊玩,家裏的生意天天都非常火爆,12間客房每天都住滿。”返鄉經營湘裏鄉味農家樂的女主人周玉梅説,以前在外地幹,自從村裏2011年改造後就回村裏發展了。“現在在家裏做生意,一年不但有幾十萬元的收入,而且還可以照顧到家裏的老人和孩子。”

  郝堂村在建設的過程中,一直在吸收、學習各地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摒棄“大拆大建”,避免群眾“被上樓”、“被新村”,尊重群眾意願,依靠群眾智慧,重塑村落文明、文化內涵和鄉村價值。“用本地的材料修建了村道,對路兩邊進行了綠化;對部分有礙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房屋進行了遷建,結合當地的民俗民風進行舊房改造和新房建設。”村支書胡靜説。

  如今的郝堂村依然是採取政府免費提供圖紙、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群眾自願、自行籌資的方式,推進民居改造,圖紙根據每戶具體情況量身設計,實行一戶一圖,由專家團隊和戶主進行充分協商敲定。“尊重老百姓的小日子,慢慢建設美麗鄉村,讓村民自己去建。只有老百姓自己建的村莊才知道珍惜,建的過程中才認真,這解決了農村主體性缺失的問題,即‘人在心不在’的問題。”平橋區委書記王繼軍説,村莊發展要在提高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保留住村莊的原始生活狀態。

  現在的郝堂景在變、屋在變、村在變、人也在變。“變”裏保留著古樸、天然、閒適的鄉村味道、田園氣質,“變”裏凝聚著時尚、現代、便捷的城市元素、時代氣息。3年前,郝堂村的田地還無人耕種,許多單門獨院的房子快要荒廢,學校也近乎倒閉,如今按照戶籍規定103人遷回了戶口,30多位年輕人回鄉創業,荒廢的房子再次被利用,新建的學校由原來的40多名學生增加到了237名。人來了,郝堂潛力待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