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指尖纏繞的記憶

  • 發佈時間:2015-07-29 03:32:1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河南省鎮平縣,侯氏傳統手工布藝的名號可算是家喻戶曉。如今,這項經過五代傳承的手工布藝技術,經過再次創新之後,製作出來的作品變成了一件件具有故事情節的藝術品,深受人們喜愛。

  百年傳承的絕活

  在鎮平縣侯顯珍的家中,衣櫥裏、櫃頂上、桌子上到處都擺滿了她的作品。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一個個動物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説起這門絕活的來歷,侯顯珍説,那還得從清朝後期説起。一位嫁到侯家的鄒氏女聰明手巧,在娘家便精於女紅,她做出來的繡衣、花鞋、虎頭枕往往比一般人做出來的更為精緻好看。後來鄒氏又將自己的這門絕活教給了兒媳婦、孫媳婦、重孫媳婦。當時,在鎮平縣流行起來的穿戴用品的圖案、式樣,幾乎都是鄒氏創作出來的。

  鄒氏的絕活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傳下來。建國後,侯顯珍一邊跟著母親學家族的手工布藝,一邊又學得一手鉤編手藝。兩者相得益彰,技藝也更加精進。但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侯顯珍一度放棄了這門手藝。

  70歲開始新創作

  2001年,侯顯珍的大女兒去世,這使她悲痛萬分。女兒生前是學美術專業的,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把祖上傳下來的布藝絕活結合以

  現代元素進行創新。為了完成女兒的心願,2003年,侯顯珍決定重操舊業,那一年她70歲。

  起初,老人只是做一些傳統的虎頭靴、虎頭枕,然後再鉤幾雙小鞋。這些作品雖很精緻,卻還是老一套的工藝,如何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創新,這讓她陷入了沉思。

  有一次,老人在看《紅樓夢》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根據劇情製作一些人物呢?沒有受過任何藝術培訓或熏陶的侯顯珍開始翻閱大量的書籍,根據人物的背景和電視上的故事情節,設計了幾個《紅樓夢》的人物造型。作品方案確定後就是選材了,老人發現一些被人遺棄的冰糕棍、假花、理髮店裏不要的頭髮等,這些材料很適合她的作品,而且還環保。為此,以後每次出門,老人總是留意路邊的廢品,只要是她認為能用的東西,都會撿回來。

  撿回來這些原材料後,老人將傳統女紅的裱褙、剪貼、刺繡、布藝、雕刻、裁剪等十多種藝術糅合在一起,再加以鉤編技術進行創作。可經過反覆的試驗之後,2007年,根據《紅樓夢》的劇情,老人的第一個人物作品薛寶釵終於做成功了。這給了老人很大的鼓舞,更堅定了她做下去的信念。

  女紅織成的布藝傳奇

  隨後,老人又憑著紮實的傳統女紅手藝和豐富的想像力,將路上撿到的冰糕棍變成了織布機、紡花車,小孩用過的紗由變成紅樓夢人物的錦繡衣裳,孩子們扔掉的果凍盒做成軍人的頭盔……

  2008年,侯顯珍讓二女兒帶著“哪吒鬧海”、“西遊記”等參加了在義烏舉辦的浙江特色紀念品世博專題會。想不到,一到會場就受到大家的圍觀,一個外國友人看到作品後,比劃著大拇指直誇“good”。為了迎接奧運,侯顯珍用鉤針編出了100個可愛的小娃娃,製作成“百娃祝奧運”,汶川地震後,老人花了4天時間,製作了“抗震救災圖”,表達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決心。

  近年來,老人製作了《西遊記》“八十一難”中的“四十三難”、“金陵十二釵”、“農耕系列”、“民眾系列”、中國神話故事、花燈等百餘件作品。令老人感到欣慰的是,學美術專業的外孫女閆飛雪也特別喜歡這種傳統手工布藝,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跟著她學習製作,為此,老人已將她申報為侯氏傳統手工布藝的第六代傳承人。張卡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