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速公路調整收費期需做好資訊公開

  • 發佈時間:2015-07-28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評

  日前,《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收費期限的調整:政府收費公路中的高速公路實行統借統還,不再規定具體的收費期限,按照用收費償還債務的原則,以該路網實際償債期為準確定收費期限。償債期、經營期結束後實行養護管理收費。這一調整傳遞的信號是,高速公路將長期收費,原本收費年限的上限或將取消。

  從有關部門公佈的數據來看,延長收費無疑是站得住腳的。最現實的考量是,賬面虧損一直在高速路上狂奔:2011年到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分別虧損323億元、566億元、661億元和1571億元。從行政倫理上來説,高速公路收費,遵循的是“誰使用、誰買單”的基本邏輯,若由納稅人全體承擔,對於不開車、少開車的群體來説是不公平的。求諸國際經驗,高速公路收費也不稀罕,日本、法國直接收費,美國看似不收費,實則把成本攤到了各類稅收中去,只是收費手段更溫柔而已。

  其實,決策者更應讀懂輿論反饋的民意,要理解公眾對“要個説法”的迫切。公眾對過路貴、收費高的抱怨已不是一天兩天了,然而,直到2014年交通部才公佈全國收費公路的收支情況。更何況,虧損既然已如此嚴重,卻有媒體曝出高速公路公司暴利已超銀行、地産等行業,現在又提延長收費,輿論有些情緒是可以理解的。

  平心而論,收費公路的收不抵支未必是假,公眾的直觀感知也是情真意切,其間斷裂的鏈條是資訊的公開。或許長期以來忽視資訊公開,臨到決策時才突然拋出一個數據,對於公眾來説未免一時消化不良。有時公開的數據粗糙而模糊,缺乏精細化、科學化的整合,各項數據之間缺乏邏輯關聯,就好比成品油消費稅徵收了,有多少用於公路養護呢?鏈條斷裂了,真相便模糊了。此外,那些盈利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絕緣于虧損的大環境而保持一枝獨秀的訣竅何在?那些虧損的原因構成,有多少是因為投入過多,有多少是經營不善、人員超編、利益輸送、福利過度?這些很具體甚至很煩瑣的資訊,恰恰是公眾最關心,卻也一直是共識中的空白。

  引發爭議的,或許不是高速公路延長收費本身,高速公路延長收費增加一些靈活性,也可以提高可持續性,這對於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來説是好事。但高速公路的開建與稅費的徵收,更應首先在輿論共識上鋪平道路,人們爭議的,是支援延長收費論據的合理性是否充分。因而,這次收費期限的調整,倒不如視為一次對我國公路經營狀況進行檢查與整改的契機。資訊透明與公開上,如何更讓人信服;經營理念上,如何更科學與完善;收費機制上,如何既保證稅費的充足又不至於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阻礙。高速公路的收費可以延長,但釋疑公眾的困惑,應該提速加壓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