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如何為文化産業賦能?

  • 發佈時間:2015-07-24 16:31:2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汪名立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零售、金融到教育、醫療,“網際網路+”對諸多傳統行業産生深刻影響。從網路文學、網路遊戲到網路視頻、微電影,從電子閱讀的普及到網路低價售票,網際網路早已深入到文化産業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國務院出臺了《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在各領域融合發展,塑造創新體系,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培育文化新業態,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雙引擎。

  那麼,網際網路如何為文化産業賦能,促進文化産業的升級轉型?首先,網際網路為文化産業提供一個無邊界的發展平臺。“免費”和“開放”是網際網路的特徵,這使文化産業形成了集群效益,並且在這個沒有邊界的平臺上能夠找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眾多資源,例如技術平臺、零售平臺、娛樂平臺、資源整合平臺、行銷平臺。

  正如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教授所言,傳統的東西都搬到網際網路上開展,除了現場體驗之外,網際網路幾乎能滿足産業發展所需要的全部場景和功能。

  其次,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文化、媒體和旅遊等服務,培育形式多樣的新型業態。如網路遊戲、電腦動畫等高新技術創造的全新文化産業,數字出版、網路電視等傳統文化産業的改造升級業態。此外,在“網際網路+”大融合的趨勢下,各業態跨産業和領域融合互動,衍生出新興業態。

  對網際網路用戶而言,過去分裂的影視、戲劇、文學、動漫、遊戲等領域,都具有同樣的“娛樂”概念。在網際網路用戶娛樂消費的驅動下,文化産業單一運作模式被打破,跨界衍生成為常態,文化産業運作模式在創新融合中竭力實現産業價值的最大化。

  再次,“網際網路+”將進一步促進文化創意産業蓬勃發展,眾多創新商業模式隨之脫穎而出。去年汪峰與樂視網合作試水演唱會“線上付費直播”模式,直播門票購買數超過7.5萬次,線上銷售額超過220萬元,被業界稱為經典案例。

  在技術層面上,網際網路在不斷完善開放、自由、共用後,積累出巨量用戶數據,這些網路數據經歷了從記錄、分析到指導的衍變過程,推動網際網路自身開展産業化升級。通過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文化産業可以採用可量化的精確市場定位技術,推動文化産業對客戶的精準服務,從而使眾多商業模式脫穎而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