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溜達一圈賺筆買菜錢

  • 發佈時間:2015-07-24 07:04:24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專車司機、外賣騎士後 眾包快遞員也開始萌芽

  長春大媽玩轉眾包App

  溜達一圈賺筆買菜錢

  長春晚報記者 孫霄 攝影 張揚

  近日,長春市民馬穎想要發個快遞到北京,她沒有給附近的快遞公司打電話,而是拿出了手機,在一款App上預約了快遞員到府取件。過了20分鐘,她家門被敲響了,當她打開門時,發現站在門外的人有些眼熟。“我一打量,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名人武大媽嗎!”馬穎有些吃驚,雖然她早知道在該App上註冊的快遞員都是兼職的一般市民,但也沒料到就在自己身邊。

  要打車有專車、快車、順風車,要叫外賣有兼職的送餐騎士,最近,一種人人參與的眾包模式漸漸輻射到了長春市民的消費生活中。在物流行業,由武大媽們組隊而成的眾包快遞員,也開始在我市萌芽,她們出門散個步的功夫,能順路小賺5元到30元,連打車回家的錢都出來了。

  據馬穎介紹,這武亞軍武大媽可是小區裏的名人,她今年60多歲,已經退休,因為在家閒來無事,經常出門溜達,有時就會順路幫人跑個腿,物業要捎個口信、發個通知,她都能幫忙帶到。

  今年年初,武大媽從物業的一位年輕人口中得知了一款做眾包物流的App,只要下載這款App並註冊成為用戶,就能接快遞單子,相當於做兼職快遞員。她心想,反正自己每天出門溜達,也能把附近街路都走一遍,最遠能走出兩公里多,不如順路賺點買菜錢,於是她學著下載了該App,並註冊成為了用戶。

  “只要拿手機就能接單,都是同城快遞的單子,你可以只接附近的,等要回家時,就點‘下班’,省著被新消息騷擾。”武大媽説,自己接到的單子裏,有個人和快遞轉机站之間的一般快遞單,也有直接托她捎東西的跑腿單,漸漸地,她發現這款App裏能接到的單子不咋多,便同時下載了3個類似的App,小區附近的快遞單子基本都是她在接。根據距離和貨品的不同,每單能賺5元到30元。“出門散個步,連晚上買菜的錢都掙出來了。”武大媽高興地説。

  出門散個步,還能賺點兒買菜錢,聽起來確實不錯,不知道賦閒在家的大媽們有沒有被這樣的好事發動起來呢?武大媽告訴記者,目前在長春,用這種App做兼職快遞員的人還不多,方圓兩公里以內的單子,基本都是兩三個人在搶。“而且用App發快遞的人也不多,有時候好幾天才有一個單子。”據她所見,這兒的眾包物流還不太火。

  記者也下載了兩款眾包物流App,一款是單純的眾包物流O2O平臺,一款是某大型電商自建的、與其原有業務有所關聯的眾包物流平臺。這兩款App在註冊時,都需要提供手機號碼等個人資訊,並綁定一個網銀賬戶,用於接收運費,之後便可以“上班”搶單了。遺憾的是,記者線上上蹲守了兩天,一個訂單也沒刷出來。

  就算是鄰居大媽也難放心

  在收發快遞時,自己的工作時間與快遞員的上班時間“撞車”,或是不敢給陌生快遞員開門,成了許多市民的困擾,怎樣解決“最後一公里”也成了快遞行業亟需攻克的難題。聽起來很方便的眾包物流,為何在長春沒火起來呢?記者詢問了幾位市民的看法,發現大家對眾包物流的態度還挺猶豫,既覺得方便,又覺得不放心。

  “快遞員上班,我也上班,根本不可能在家取件,即使把人叫到單位,在同事的眾目睽睽下拆包裹,也有種隱私被侵犯的感覺。”體驗過“大媽送件”的馬穎表示,自己曾經碰到過在單位拆快遞拆出內衣的尷尬事,從此不願再叫快遞員送件到單位,但要送件到家,自己上班比快遞員早,下班比他們晚,根本碰不上。小區的保安、物業也不提供代收件的服務,怎樣送件到府的問題始終是個解不開的死結。而武大媽等業餘快遞員多是在晚飯後的散步時間派件,一下子解決了自己的難題。“而且我一個年輕女生,自己在外租房子住,有時不太敢給陌生人開門,對住在一個小區裏的大爺大媽,多少能放點兒心。”馬穎説。

  但是,市民程先生在下載了眾包物流App後,僅僅是看了簡單的介紹,就覺得不能放心使用,“即使是鄰居,也不一定能放心啊!萬一把我的包裹弄壞了或是丟了,找快遞員賠吧!不好意思跟鄰居翻臉。找平臺吧!這種平臺一般都是外地的,維權很難。”他告訴記者,自己曾拿這種App跟朋友們討論過,多數人都表示不如找傳統的正規快遞公司。

  就市民所擔心的問題,記者撥打了其中一款眾包物流App的電話,工作人員表示,所有的兼職快遞員上崗時,都要綁定一個帶有個人資訊的網銀賬戶,每次接單前,平臺會要求其對貨物內容拍照,並凍結其賬戶裏相當於貨物價值的資金,以便貨物發生事故或糾紛時作為賠償。另一款眾包物流App平臺的客服人員則表示,在該平臺註冊的兼職快遞員,正式上班前都要經過線上培訓和考核,以保障其職業素質。

  業內動向

  大型電商開始圈地眾包

  2013年1月,人人快遞成立,主要通過順路捎帶的P2P眾包模式,發展配送同城快遞的自由快遞人;2014年6月,達達上線,同樣主打用移動和眾包的方式解決最後三公里配送,為商戶提供專門的第三方配送服務。而在這些新成立的第三方快遞平臺之後,大型電商,也相繼看中了眾包物流這種模式,開始在這個領域圈地,2015年5月,原有自建物流團隊的大型電商京東,為旗下全資子公司京東到家開放了京東眾包服務,據京東方面解釋,京東眾包目前主要配合京東到家平臺向用戶提供3公里範圍內生鮮、超市産品、鮮花、外賣送餐等各類配送服務。而同樣原有自建物流團隊的國際電商亞馬遜,據外媒消息,其正在開發一款App,想讓大家都來為他家送包裹,這項服務在內部代號為“On My Way”,目前還在測試階段,未明確上線時間。

  專家點評

  眾包:從商業行為到“圈人性化地”

  “從專車、外賣騎士到兼職快遞員,眾包模式的誕生和發展,是商品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的改變,特別是已有商業巨頭們的加入,意味著在未來的市場上,消費後的服務環節越來越關鍵,大家將走出全程商業化的舊模式,開始在人性化這個領域圈地,誰圈了最大的地盤,誰就能獲得最廣闊的用戶資源。”一位市場經濟專業的房姓教授表示,從近幾年“最後一公里”成為商業熱詞就能看出,服務的人性化程度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重視,商家們漸漸明白,與其形成全封閉的商業鏈條,用龐大的成本把各個環節的收益都圈到自己的懷裏,不如把平臺打開,讓與客戶距離最近、關係最近個體中的人去實現服務的人性化,雖然減少了收益,但比起公司正式聘用的服務團隊所需要的成本來,得還是大於失的。

  房教授還認為,眾包物流之所以在長春遭遇了不太火的尷尬,與城市的自身特點有關,長春的城市規模比京、上、廣較小,封閉程度較高,“最後一公里”的矛盾還不算特別突出,傳統形式的同城物流競爭力並未衰退。但各行各業的眾包模式實為順應人性化需求,長春雖未燎原,也已有星火,隨著城市的發展,眾包模式的發展也是必然趨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