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擬納入化粧品範疇 “灰色監管”或終結
- 發佈時間:2015-07-23 07:35:00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潘福達
不久後網購牙膏可能要到化粧品的分類下去找了,刷牙也將成為一種“化粧”,而類似“牙膏能治口腔疾病”這樣的廣告也將被禁。國務院法制辦日前公佈《化粧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並公開徵求意見,明確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粧品範疇。
“灰色監管”或終結
牙膏成了化粧品“新兵”。送審稿中,相關部門對化粧品進行了詳細定義,而“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潔和美化,符合化粧品定義”,並且規定化粧品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宣稱或者暗示産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義保證或者暗示産品功效誤導消費者。牙膏列入化粧品門類其實也是與國際接軌,美國、歐盟、日本等均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粧品門類管理。
隨著牙齒保護及保健意識的普及,功能性牙膏大受市場歡迎。在朝陽區雙橋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裏,記者統計了共三十余種牙膏,發現超半數牙膏都在包裝上宣傳了“中藥製劑配方”或“護理修復”功效,價格也相比十元以下的牙膏貴出一倍甚至兩倍多。
不過,行業面臨著概念炒作的傾向。今年3月份,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被處罰603萬元,也引發了業界關於牙膏功效的討論。由於沒有明確的法規對牙膏類産品進行規定,不少品牌商在牙膏宣傳中使用醫療用語,誇大牙膏功效,宣稱牙膏能夠治療牙齒疾病,此前牙膏等産品也一直允許使用“防齲”、“抑菌”等醫療術語。專家解釋,自稱“治療牙病”類的廣告實際上涉嫌虛假宣傳,此次牙膏納入化粧品範疇後,這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也將得到管制。不過送審稿也指出,考慮到牙膏等産品的特點,在對其功效宣稱予以規範的同時,還應保留適度的靈活性,這將在後續的具體政策制定中予以體現。
“將牙膏等口腔護理産品歸類為化粧品,有利於規範化管理。”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表示:“條例可以打擊宣稱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産品,避免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把牙膏歸入化粧品來監管並限制其功效宣傳,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粧品範疇將收取相應的化粧品消費稅,牙膏的總體稅費將有所增加,一些以醫療效果來爭奪市場份額的牙膏類企業,或將受到很大影響。多家牙膏類産品企業表示將繼續關注該政策,等待細則出來後視市場反應再研究調整方案。而記者了解到,面對納入化粧品範疇後的調價傳言,兩面針負責人表示“目前沒有上調售價的打算”。
不同價格牙膏功效差不多
走訪多家大型超市,記者發現10元以上的牙膏成了主力軍,20元以上的也越來越多。一家超市裏,低價牙膏放在了貨架最底下,而顧客視線範圍內擺放的多是10元以上的牙膏,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多數人挑貴一些的牙膏買”。
“20元、10元、3元的牙膏功效差別不大,主要是商業概念的炒作。”北京301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生閆黎津告訴記者,牙膏的主要材料成本大致相同,例如摩擦劑、粘合劑、潔凈劑、芳香劑的成分沒有什麼差別,而一些抗過敏、止血、美白成分的添加劑,才是讓牙膏“身價”翻番的原因。
據介紹,市面上的“功效牙膏”效果有限。按使用效果分,功效牙膏主要有美白類、藥物保健類和防齲等,不過牙膏在口內停留的時間並不長,“特效成分”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很難。例如美白牙膏的美白功能被過分誇大,而加“鈣”牙膏幾乎無法為牙齒補鈣。
“並不是價格越高的牙膏就越適合自己,選擇適合自己口腔情況的牙膏即可。”閆黎津建議,如果沒有口腔問題,選擇普通清潔型牙膏即可,不同功效的牙膏最好交替使用。“無論哪一類的功效牙膏都不能代替口腔治療,不能依賴牙膏所説的‘神奇’功效。”閆黎津特別強調,牙膏的基本作用就是清潔口腔、清新口氣等,一旦有了口腔問題還應積極去醫院治療,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兒童半年就應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