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培育更多掌握職業技能的農民工

  • 發佈時間:2015-07-23 05:45: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民工高齡化會通過影響勞動力供給和技術進步而對經濟增長産生一定負面影響。要實現發展方式的轉型,由追求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品質紅利轉型,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使新一代農民工成為新型産業技工,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並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自主創業,實現農民工發展模式轉型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日前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農民工高齡化趨勢非常明顯,值得高度關注。

  農民工高齡化既與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規律有關,也與計劃生育政策下人口結構代際轉換有關。農村剩餘勞動力依照從年輕到年長的趨勢逐步轉移,對農民工群體年齡的提升産生影響。目前,1965年出生的農民工已經50歲,這部分人會加快步入高齡農民工群體。70後的這部分人出生率開始下降,年輕勞動力遞進速度沒有退出速度快,造成農民工高齡化趨勢。

  農民工高齡化伴隨著外出務工總量增速下降。2003年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主發現,即使提高了工資,勞動力也不像以前那樣招之即來。今年二季度末,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增速僅為0.1%,跟以往動輒兩位數的增速相比,創造了一個低點。農民工總量增速下降顯示農村剩餘勞動力正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不再是取之不盡的水池。

  農民工高齡化會通過影響勞動力供給和技術進步而對經濟增長産生一定負面影響。不少人認為,農民工高齡化是低端製造業時代的象徵,已不適應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需要,讓充滿活力、智力和創造力的新興産業工人頂上來,是大勢所趨。現實是,在上一代農民工日漸老去,新一代勞動力大量轉向的同時,部分産業對勞動力的剛性需求卻沒有發生結構性變化。當前農民工老齡化主要集中于傳統産業,建築業、低端製造業、初級服務業等最集中,尤其是勞動條件一般、待遇不高的企業。

  因此,應對之法首先是要實現發展方式的轉型,由追求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品質紅利轉型。在農村,務農人口的老齡化問題要靠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來解決,農業機械化、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生産方式轉變將成為發展引擎。同理,在城鎮,要提高科技、管理、資本等要素的生産貢獻率,這需要掌握職業技能的新一代農民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使其成為新型産業技工,實現從“農民工大國”向“技工大國”轉變。

  城市離不開科研人員、藍領工人,也少不了快遞員、保潔工。無論經濟怎麼轉型,依然需要大量的非技工型農民工從事各類服務行業。普通農民工一般每年春節都要作選擇——節後還回不回城裏。研究表明,農民工在城裏待的時間平均只有9年,這意味著人力資源的浪費。新一代農民工就業觀唸有所改變,他們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對就業崗位有所選擇,對工資水準、勞動條件、自我滿足感等都有要求。

  因此,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給予他們更多社會保障,增強他們對城市的歸屬感,有助於進一步釋放人口紅利效應。老齡化是整個社會之困,但相比同齡的城鎮職工而言,老齡農民工的各項保障要低很多。給予各個年齡層次的農民工更好的激勵、更充分的社會保障、更均等的公共服務,才能使其繼續從剩餘狀態轉机移出來,從勞動生産率低的部門轉到高的部門。

  此外,還要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自主創業,實現農民工發展模式轉型。深圳是最早、最多聚集農民工的城市,也一直扶持農民工創業。一部分農民工成為個體經營者、工程技術員和企業管理者;一部分農民工帶著在城市的收穫,返鄉創業,帶動了當地相關産業的發展。值得各地借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