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收費公路新規:經濟賬背後更要算好“民意賬”

  • 發佈時間:2015-07-22 16: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彭大偉)與2014年底官方首次曬出收費公路“家底”時類似,日前公佈的中國收費公路管理新規,再度引起輿論關注。

  21日,中國交通運輸部公佈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明確將“採取收稅與收費長期並行的方式”,亦即未來約佔全國總里程3%左右的高速公路將按照“用路者付費”的原則,實行長期收費。

  媒體報道此事後,網民中存在各種不同看法甚至直接表達了質疑。

  對此,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業內專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從國際經驗和中國國內實際來看,此次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採取的這一做法具有合理性。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王太表示,實踐也證明,僅憑稅收來維持一個國家龐大的公路網基礎設施網路是很困難的。他指出,國際上,在稅收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收取車輛通行費發展和維護高速公路是一種趨勢,不僅發展中國家這樣做,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也這麼做。

  “這個問題在美國都是現實存在的。”王太同時提醒,在中國公路網的構成中,佔公路總里程97%左右的普通公路是主體,佔公路總里程3%左右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則是補充。

  基於上述情況,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副司長魏東表示,此次修訂的目標便是使得今後,佔公路總里程97%左右的非收費公路成為主體,實現全國範圍的通達,由一般公共預算保障其建設、養護、管理及改擴建等資金需求。佔公路總里程3%左右的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是補充,採取直接徵收車輛通行費的方式,向公眾提供可自由選擇的通行服務。

  為何一部分民眾對“收費公路虧損”、“高速公路長期收費”等新聞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在算好“經濟賬”的同時,官方如何應對“民意賬”?

  “大家要樹立一個觀念,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沒有真正意義的免費公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表示,雖然公路是公共産品,但它的資金來源不是稅收便是收費,而兩者間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因此取消收費的結果就是一種,那就需要大幅度的增加稅收。”

  王偉援引世界銀行此前的一項估算結果指出,如果中國公路的全部資金都不靠收費,而全由收稅進行養護,按2006年水準,燃油稅要徵收30%,“如果全部連建設和債務償還都要靠稅收解決,油價要增加3倍以上,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

  不過,此前2014年12月首次“曬出”的收費公路“家底”中,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3652億元(人民幣,下同),支出為4313億元,總體虧損達661億元。這一數據引來社會強烈關注。

  同月,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亦在一次活動中向中新社記者坦言,在交通運輸部公開2013年度全國收費公路統計資訊公報以後,“最近一段時間,社會各界對收費公路關注度極高。”

  他當即要求,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利用全國ETC聯網的契機,加強收費公路管理,規範收費公路經營行為,控制收費公路運營成本,增強通行費收支透明度,保持公路良好的技術狀況,不斷提升路網通行效率。

  事實上,提升收費公路收支透明度、加強審計問責,已成為寫入本次《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的重要舉措。

  修訂稿提出,所有收費公路的投資債務、通行費收支等資訊定期公開,全面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同時還規定,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加強收費公路的審計監督,對瞞報虛報通行費收支和債務情況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資訊公開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公路使用者乃至全社會公眾對收費公路相關資訊的知情權,使社會公眾特別是公路使用者很好地履行監督權,為了確保公開資訊的真實可信。”魏東説。

  “這次《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所面臨的不是説我們現在是要收費還是免費的是非題。”王偉指出,收費公路管理制度改革實際上是一個“選擇題”,“也就是在收費和收稅之間怎樣選擇,才更加合理、更加公正”。(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